78近年来,女性通常因追求学业、事业而推迟婚育,或因未遇到合适伴侣,或因想在心智更成熟时再为人母等各种因素,促使其认为社会时钟与生理时钟产生冲突,焦虑便油然而生。故而经常询问“自身是否已经错过最佳生育年龄?现在备孕还来得及吗?”等问题。针对此,本文将主要科普最佳受孕年龄、备孕注意事项等知识,旨在保障孕育质量。
科学定义的“最佳受孕年龄”:25-29岁
女性出生时,卵巢中便储存了一生所需卵泡数量,约100-200万个,此后只减不增。青春期时卵泡数量会减少到30-40万个;从青春期开始,每月都有一批卵泡被募集,但通常只有一个优势卵泡能发育成熟并排卵。在25-29岁阶段,女性体内卵子数量相对充足,且卵子质量处于较高水平。年轻卵细胞内部负责染色体分离的“纺锤体”功能更健全,可有效保障遗传物质准确分配。此阶段女性性腺轴功能最为成熟、稳定,排卵规律,月经周期精准,为受孕提供了最佳“土壤”和“时机”;同时身体基础代谢率高,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代谢性并发症风险也相对较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好,犹如肥沃土壤,更易让受精卵“安家落户”;孕期体力充沛,应对孕吐、疲劳等早孕反应能力更强,产后身体恢复更快。
30岁后生育的客观变化
30-34岁女性处于生育力开始缓慢下滑阶段,卵子数量进一步减少,质量开始轻微下降,染色体异常风险略有增加。但对于身体健康、无生殖系统疾病女性,自然受孕概率依然可观。很多女性在此年龄段顺利怀孕分娩,母婴健康。35岁被称之为“高龄产妇”的起点,其卵巢功能衰退速度会明显加快,不仅体现在月经周期变化方面,更体现在受孕率层面;由于卵子老化,染色体非整倍体率急剧增加,导致胚胎本身质量不佳,早期自然流产风险也显著增加;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代谢能力下降,并发内科疾病的概率也在增加,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随之显著提高。
错过“黄金期”,备孕务必牢记这2件事
当女性超过30-35岁,虽意味着其错过最佳妊娠阶段,但并不意味着不可孕育,仅需做好2件事。
进行全面、深度“孕前盘点与规划”
卵巢功能是评估女性生育能力的核心因素,医生不只看时序年龄,更要看卵巢年龄,及时进行基础性激素六项、抗缪勒管激素、阴道B超窦卵泡计数检查,基础性激素六项检查主要是在月经第2-3天进行,重点关注FSH(卵泡刺激素)、E2(雌二醇)、抗缪勒管激素(AMH),FSH升高、E2异常、AMH降低,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AMH检测是评估卵巢储备“金标准”之一,不受月经周期影响,可灵敏反映卵巢中剩余卵泡“库存量”;阴道B超窦卵泡计数检查通常在月经初期进行,通过B超观察两侧卵巢中直径2-8mm小卵泡数量,进而以此评估卵泡库存量。
女性需积极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检查、传染病筛查、遗传病筛查、生殖道感染排查及口腔健康检查,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妊娠质量。除此之外,女性需调节饮食并加强营养补充、加强体重管理、保持规律运动等。
建立清晰理性的“时间观念与助孕策略”
针对35岁以下女性,可将自然备孕时间设定为1年;针对35岁以上女性,期限应缩短至6个月。若未自然受孕,可考虑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从而实现受孕目的。人工授精适用于男方轻度少弱精、宫颈因素、不明原因不孕等群体;试管婴儿适用于高龄、卵巢功能下降、输卵管阻塞、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群体。
虽生物学认为最佳受孕年龄是25-29岁,但在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及观念影响,其在25-29岁完成生育的概率相对较小。最佳年龄不仅仅包含时序、生理年龄,还包含心理成熟状况、经济独立状况、情感稳定状况、为人父母的充分准备状况等。针对此,女性无需焦虑,近年来医疗水平较发达,女性仅需和伴侣一起与妇产科医生进行坦诚沟通、积极配合,从而实现自身孕育梦。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