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94夏日炎炎,高温天气持续袭来,中暑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中暑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掌握中暑急救护理知识,能在关键时刻帮助患者快速缓解症状,守护生命健康。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因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急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导致中暑的原因有很多,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是最主要的因素。比如在炎热的户外进行体力劳动,像建筑工人在没有遮阳措施的工地劳作,环卫工人在马路上清扫,身体不断吸收外界热量,却难以有效散热,就容易引发中暑。另外,在通风不良的室内,尤其是没有空调或风扇等降温设备的房间,空气不流通,热量积聚,也可能使人中暑。还有一些人在高温天气下大量运动,出汗过多,又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导致身体脱水,散热能力下降,同样容易中暑。
中暑的症状有轻有重。轻度中暑时,患者会感觉头晕、头痛,脑袋昏昏沉沉的,就像被一团迷雾笼罩;口渴难耐,总觉得喉咙干渴;大量出汗,衣服常常被汗水湿透;身体乏力,提不起精神,做什么都没力气;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如果中暑进一步发展为重度中暑,症状会更加严重。患者会出现高热,体温可高达 40℃以上,皮肤灼热干燥,没有汗水排出;呼吸急促,喘气困难,感觉空气不够用;心跳加快,心慌明显;甚至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昏迷、抽搐等,情况十分危急。
当发现有人中暑,现场急救护理必须争分夺秒。首先,要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比如树荫下、室内空调房等,避免患者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吸收热量。如果在户外,可寻找附近有遮阳设施的地方,如亭子、商店门口等。然后,立即解开患者的衣物,帮助身体散热。可以解开领口、袖口、腰带等束缚物,让空气能够自由流通,接触皮肤,加快散热速度。同时,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丰富的部位,这些部位血管靠近皮肤表面,冷敷能快速带走热量,降低体温。比如,将湿毛巾拧至半干,轻轻敷在患者额头,每隔几分钟更换一次;如果有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放在腋窝处,效果更好。另外,给患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也至关重要。让患者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如运动饮料。注意不要让患者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引起呕吐。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每隔 15 - 20 分钟让其喝 100 - 200 毫升的淡盐水。
如果患者中暑症状较为严重,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120。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持续进行降温等急救措施。如果患者出现昏迷、抽搐等情况,要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若患者呼吸、心跳停止,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呼吸、心跳。
送医途中,要注意保持患者身体平稳,避免颠簸。尽量选择平稳的交通工具,如救护车,如果没有救护车,用私家车送医时,让患者平躺在后座,可在患者身体下方垫上柔软的垫子,减轻颠簸感。持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体温等,若患者症状加重,要及时告知急救人员或医生。
患者到达医院后,医生会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治疗。给予吸氧,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使用药物降温,如给予退烧药等;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采用更专业的降温措施,如冰盐水灌肠等。在医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中暑后的恢复期护理也不容忽视。患者要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同时,要继续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多喝一些淡盐水、果汁等。在身体恢复初期,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逐渐增加活动量,让身体慢慢适应。
中暑急救护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从现场的紧急处理,到送医途中的细心照料,再到医院内的专业治疗和恢复期的精心护理,每一步都需要准确无误。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