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58“多喝水能排结石”是有医学依据的,肾结石常因尿液浓缩、钙盐沉积而形成,适量多喝水可稀释尿液、促进结石排出,然而,喝水方式不当反而可能伤肾,短时间大量灌水,例如连续几分钟喝下两三升水,容易导致水中毒,稀释血钠,引发头痛、恶心,甚至危及生命;夜间强迫喝水打乱生理节律,增加夜间肾脏负担,影响休息,也可能影响肾小球功能,正确做法应是白天分次少量饮水,确保每日尿量达2000毫升以上,饮水以清水为主,避免含糖饮料,特别是高发人群如结石史者,更应养成规律饮水习惯,辅助防石与排石。
一、短时间猛灌水
“多喝水能排结石”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说过,也确实有一定的医学依据,结石,尤其是肾结石,常常是尿液过于浓缩、矿物质沉淀形成的,多喝水可以让尿液变得稀释,从而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还能帮助小结石顺利排出体外,但“多喝水”可不是一口气灌几大杯水,有人误以为越快喝越有效,甚至一次喝下两三升水,这种做法其实对身体非常不利,甚至可能危及健康。短时间猛灌水,最大的风险是“水中毒”,当我们在很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清水,血液中的钠浓度会被迅速稀释,造成“低钠血症”。钠是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和神经、肌肉正常工作的关键物质,一旦血钠过低,大脑会出现水肿,进而引发头痛、呕吐,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肾功能本来就不佳的人,排水能力差,这种灌水方式更容易导致体内水分堆积,进一步损伤肾脏。正确的喝水方式是“少量多次,均匀分布”,比如早晨起床喝一杯水、上午、下午各喝几次,饭前饭后注意补水,一天喝够2000毫升左右,足以帮助预防结石,同时也不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如果口渴,说明身体已经处于轻度缺水状态,此时再补水为时已晚,尤其在炎热天气,体液流失快,更应该注意适量分次补水,喝水不是越快越多越好,慢慢喝、坚持喝,才是真正养肾、护肾的正确方式。
二、夜间强迫喝水
“多喝水能排结石”确实是正确的说法,水分充足可以稀释尿液,减少矿物质沉积,帮助小的肾结石排出体外,但很多人听到这个建议后,便走入了一个误区:白天忙碌忘了喝水,到了晚上才“集中补水”,甚至强迫自己夜间定闹钟起床喝水,以为这样对预防结石有帮助,实际上,夜间强迫喝水不仅效果有限,反而可能对肾脏造成不小的伤害,夜间是身体自然休息的时间,肾脏也在夜间进入相对“低负荷”的状态,此时强迫喝水,会打破身体原有的生理节律,使肾脏在休息时不得不继续“加班工作”,增加代谢负担,而且,水分进入体内后需要通过肾脏过滤、膀胱储存,强迫夜间多喝水还会频繁起夜,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造成血压波动、心率紊乱,尤其是老年人,夜起过多甚至有摔倒的风险。此外,夜间摄水过多还容易导致晨起时身体水肿、眼皮浮肿,反而造成新一天的身体负担。科学的喝水方式应是“白天补足、晚上适量”。白天活动量大,排汗、代谢也快,是补水的最佳时机。建议早上起床后先喝一杯水,之后每隔1-2小时喝一次,每次200-300毫升左右,总量控制在2000毫升左右即可。如果晚上实在口渴,可以适量喝一小杯水缓解,但不需要为了“防结石”而刻意半夜爬起来喝水,健康的喝水习惯,讲究的是规律、均衡,而不是一味强调“喝得多”,保护肾脏,关键在于科学生活,而不是盲目跟风。
总之,正确的喝水方式可以预防肾结石,保护肾脏健康,“多喝水”虽然简单,但方法不当,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负担甚至伤害。短时间猛灌水容易引发水中毒,夜间强迫喝水则会扰乱生理节律。我们提倡的是“少量多次、均匀分布”,让身体持续获得足够水分,维持尿液稀释,尤其是有结石史或肾功能问题的人群,更应注重饮水节律,避免极端行为,喝水不是越多越快越好,而是要喝得科学、喝得适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