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疗作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常带来诸多副作用,其中呕吐尤为常见。部分患者化疗呕吐会反复发作,甚至到了下一次化疗前,光是想到化疗就恶心呕吐,这可能是陷入了“预期性呕吐”的困境。了解它并掌握应对之法,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化疗呕吐的常见原因
1.化疗药物刺激
许多化疗药物本身就有致吐性,它们会影响胃肠道黏膜,干扰胃肠正常蠕动与神经传导,引发呕吐反射。像铂类药物作用机制导致肾脏对铂类代谢产物重吸收减少,这些产物刺激胃肠道感受器,触发呕吐中枢兴奋,常在用药后几小时内诱发急性呕吐。
2.胃肠道黏膜损伤
化疗药物在抑制癌细胞生长时,也会破坏胃肠道上皮细胞,使胃肠道黏膜屏障受损,消化液分泌失调,胃肠功能紊乱,进而导致呕吐,这种损伤可能在化疗后持续一段时间,引起延迟性呕吐。
3.精神心理因素
患者对化疗的恐惧、焦虑情绪不容忽视。第一次化疗经历呕吐后,再次化疗前,脑海中不断浮现呕吐场景,形成心理暗示,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身体机能,降低呕吐阈值,促使预期性呕吐发生,即使还未用药,身体已先一步出现呕吐反应。
预期性呕吐的特点与危害
1.特点
预期性呕吐通常发生在下一次化疗前或化疗刚开始不久,与既往化疗呕吐体验相关,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患者看到医院环境、化疗设备,甚至闻到特定气味,就会引发呕吐,且一次比一次出现得早、程度可能更重。
2.危害
长期呕吐致身体脱水、电解质失衡,削弱患者体力,降低免疫力,影响后续化疗按时足量进行,干扰抗癌治疗进程,还可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形成恶性循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战胜病魔的信心。
提前干预的重要性
1.切断恶性循环
在预期性呕吐尚未发生或刚有苗头时干预,可避免呕吐反射弧的强化,防止身体形成更顽固的条件反射,打破呕吐反复加重的循环,保障化疗顺利进行。
2.提升治疗效果
减少呕吐对化疗耐受度的影响,确保药物按计划输注,维持药物在体内有效浓度,提高抗癌疗效,为患者康复争取更多机会。
3.改善身心状态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让患者不再惧怕化疗,进食、睡眠等生活状况得到改善,以更好的精神状态面对疾病与治疗。
提前干预的实操方法
1.药物治疗调整
医生依据患者既往呕吐情况,在下次化疗前合理选用止吐药。如长效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提前口服或静脉滴注,覆盖化疗全程及后续几天,抑制呕吐中枢敏感化;联合使用NK-1受体拮抗剂,增强止吐效果,尤其对延迟性呕吐防控有益,严格遵循医嘱用药时间与剂量。
2.心理干预
化疗前对患者展开心理疏导,医护人员详细讲解化疗流程、止吐措施,分享成功案例,消除对未知的恐惧心理;引导患者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化疗时听舒缓音乐、冥想,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降低心理性呕吐诱发风险。
3.环境优化
打造舒适化疗环境,病房保持空气清新、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治疗时拉上隔帘,减少外界视觉干扰,避开特殊气味,如消毒水味可用空气净化设备减轻,让患者在熟悉、安心的氛围中接受化疗。
生活方式配合
1.饮食管理
化疗前几小时禁食,避免胃内充实引发呕吐冲动;化疗期间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粥、软烂面条,少量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及高甜食物刺激胃肠;多补充水分,可喝淡盐水、果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作息规律
保证充足睡眠,睡前营造安静黑暗环境助眠,白天适当活动,如短距离散步,增强体质,同时分散对化疗的焦虑感,但避免劳累,顺应身体的生物钟节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