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隆婷婷  单位:内江市市中区口腔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17
44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多数人往往在出现牙痛、牙龈出血等症状时才重视口腔护理,此时往往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事实上,牙齿疾病的发生与日常护理习惯密切相关,通过坚持做好以下几件小事,就能有效降低龋齿、牙周病等常见口腔问题的发生风险,长期守护牙齿健康。

掌握科学刷牙方法,避免“无效清洁”

刷牙是口腔护理的基础,但错误的刷牙方式不仅无法清洁牙齿,还可能损伤牙釉质和牙龈。

正确的做法是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面呈45度角,轻柔放置于牙齿和牙龈交界处,做小幅度水平颤动,每次颤动范围不超过2毫米,随后向咬合面或切端转动,确保每个牙面都能被覆盖。

刷牙时间需保证3分钟,早晚各一次,尤其睡前刷牙至关重要,可清除夜间口腔内滋生的细菌和食物残渣,减少牙菌斑堆积。

同时,牙刷的选择和更换也需注意。建议选用刷头小巧、刷毛柔软且有弹性的软毛牙刷,避免过硬刷毛对牙龈造成机械性损伤。牙刷使用后需彻底冲洗干净,刷头朝上放置于通风处,每3个月更换一次,防止细菌滋生。

善用辅助工具,清洁“盲区”不遗漏

牙齿邻面、牙龈沟等区域是刷牙难以触及的“清洁盲区”,这些部位易残留食物残渣和牙菌斑,长期堆积会引发邻面龋和牙周炎症。此时需借助牙线、牙缝刷等辅助工具进行深度清洁。

使用牙线时,取约45厘米长的牙线,两端缠绕在中指上,留出约5厘米的工作段,轻轻嵌入牙缝中,呈“C”字形贴合牙面上下刮动,每颗牙齿的邻面都需清洁,避免用力拉扯损伤牙龈。

对于牙缝较宽的人群,牙缝刷是更合适的选择,需根据牙缝大小选择适配型号,将牙缝刷插入牙缝中前后移动,有效清除嵌塞食物和菌斑。

此外,含氟漱口水可作为日常护理的补充,在刷牙和使用牙线后使用,能帮助减少口腔细菌,增强牙釉质抗龋能力,但不可替代刷牙和使用牙线。

调整饮食习惯,减少牙齿“负担”

饮食是影响牙齿健康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会加速牙齿损伤。首先,需控制甜食和酸性食物的摄入,如糖果、蛋糕、碳酸饮料、果汁等。甜食中的糖分是口腔细菌的主要“能量来源”,细菌代谢糖分后会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引发龋齿;酸性食物则会直接侵蚀牙釉质,导致牙釉质脱矿,降低牙齿抗龋能力。若食用此类食物,建议及时漱口,减少食物残渣在口腔内停留时间。

其次,应增加富含钙、磷、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如牛奶、鸡蛋、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这些营养素能为牙齿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增强牙釉质硬度,促进牙龈健康。

同时,咀嚼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芹菜、苹果)时,可通过机械摩擦作用清洁牙面,辅助去除部分菌斑,对牙齿健康有益。

此外,需避免用牙齿咬过硬物品,如坚果壳、瓶盖、骨头等,防止牙齿出现裂纹、缺损或松动,延长牙齿使用寿命。

定期口腔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即使日常护理到位,也无法完全避免口腔问题的发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是预防口腔疾病的关键环节。建议每6个月至1年进行一次全面口腔检查,医生会通过专业检查手段(如视诊、探诊、X线检查等)评估牙齿、牙龈、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如早期龋齿、牙龈炎症、智齿阻生等),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此外,定期洁牙(洗牙)也十分重要。日常刷牙和使用牙线无法彻底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长期堆积的牙结石会刺激牙龈,引发牙龈炎,若不及时处理,还可能发展为牙周炎,导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洁牙能有效去除牙结石和菌斑,改善牙龈炎症,维护牙周健康,建议每年进行1-2次洁牙,具体频率需根据个人口腔状况由医生决定。

结语

口腔健康的维护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坚持科学的日常护理习惯和定期检查。不要等到牙齿出现疼痛、出血等问题才重视,从现在开始,做好每一件日常小事,才能让牙齿始终保持健康状态,为全身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