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时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据相关研究表明,全球每年有数千万人患上脓毒症,其中许多人因未能及时识别和治疗而死亡。然而,尽管脓毒症的威胁巨大,但它却常常被人们忽视。本文将揭开脓毒症的“致命伪装”,并指导如何早期识别这一威胁。
一、为何脓毒症易被忽视?
脓毒症早期症状隐匿,常被误认为普通感染。发热、乏力、心率增快等症状与感冒、肺炎相似,公众认知不足,往往自行服药或拖延就医。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低体温(<36℃)、精神淡漠等不典型症状,这在老年及免疫功能低下者中更为常见,极易漏诊。
二、早期识别:牢记“SEPSIS”六步法
国际通用的“SEPSIS”口诀有助于快速识别脓毒症:
1.精神异常(S):嗜睡、烦躁、意识模糊或言语不清,提示脑灌注不足。老年人若“突然变傻”,需高度警惕。
2.呼吸困难(E):静息呼吸频率≥20次/分,伴有气促、血氧下降,应立即评估。
3.心率增快(P):心率>90次/分,且与体温不匹配,是早期预警信号。
4.体温异常(S):体温>38.3℃或<36℃,尤其高热后体温骤降,提示病情恶化。
5.感染迹象(I):如咳嗽咳痰(肺部)、尿频尿急(泌尿)、腹痛(腹腔)、伤口红肿(皮肤)等。
6.血压降低(S):收缩压≤100mmHg,或较基础值明显下降,伴四肢湿冷、皮肤花斑,提示循环衰竭。
核心原则是存在感染且合并上述任一异常,尤其是精神状态改变或呼吸急促,必须立即就医。推荐使用qSOFA评分(呼吸频率≥22次/分、意识改变、收缩压≤100 mmHg)进行快速筛查。满足2项及以上者,院内死亡风险显著升高,需紧急评估与干预。
三、高危人群重点防范
1.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衰退,感染后易扩散。
2.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抵抗力较弱。
3.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心衰、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患者。
4.近期手术或创伤者:伤口易引发感染。
5.留置导管或侵入性操作者:增加感染风险
四、关键检查与诊断
诊断脓毒症需满足两个条件:明确或疑似感染+急性器官功能障碍。常用评估工具:
1.SOFA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可诊断脓毒症,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2.血乳酸:>2mmol/L提示组织灌注不足;>4mmol/L常提示休克,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3.炎症标志物:如PCT(降钙素原)。
4.血培养:抗生素使用前采血送检,用于明确病原体,指导靶向治疗。
五、治疗:争分夺秒的“黄金1小时”
脓毒症救治强调“时间就是生命”,目标是在识别后1小时内启动集束化治疗(Sepsis Bundle):
1.早期广谱抗生素:1小时内静脉使用覆盖可能病原体的广谱抗生素,48-72小时根据培养及药敏结果降阶梯调整。
2.快速液体复苏:30分钟内给予30mL/kg等渗晶体液,纠正低血容量,恢复组织灌注。
3.血管活性药物: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立即启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
4.控制感染源:及时引流脓肿、清创坏死组织、拔除感染导管,减少病原体负荷。
5.器官支持治疗:根据需要给予机械通气、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生命支持。
六、预防核心:阻断感染进展,降低发病风险
1.规范治疗感染:及时诊治肺炎、尿路感染等常见感染,避免病情迁延。
2.接种疫苗:高危人群推荐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
3.加强感染防控:勤洗手、规范伤口处理、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4.管理基础疾病:控制血糖、血压,改善营养,增强免疫力。
5.提升公众认知:了解脓毒症早期信号,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担忧,争取早期识别。
结语
脓毒症可能始于一场“小感染”,却可在数小时内演变为致命危机。提高公众与医务人员警觉性,掌握“速判速救”原则,是赢得救治时间、挽救生命的关键。一旦怀疑脓毒症,立即就医,生命经不起等待!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