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树华  单位:射洪市中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22
261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出院后的日常护理对于病情的稳定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护士应通过科学指导,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核心要点,为心脏筑起“防护墙”。

一、病情监测:捕捉“心”信号

病情监测是预防急性发作的核心,需重点关注生命体征与危险症状,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一)基础指标监测

1.血压:每日晨起空腹、服药前测量,理想范围为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连续3天>140/90mmHg 时,需就医调整药物。

2.血糖与血脂:糖尿病患者每日测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所有患者每3-6个月复查血脂;极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需<1.8mmol/L。

3.心率:静息心率维持在55-60次/分钟;持续>100 次/分钟或<50次/分钟,且伴头晕、乏力,需警惕心律失常。

(二)危险症状识别

出现胸骨后压榨性疼痛、胸闷伴出汗、肩背放射痛,或日常活动后气短加重,需立即停止活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5分钟未缓解可再含1片,最多3片),同时拨打急救电话,排查急性心肌梗死。

二、用药管理:守住“心”保障

(一)核心药物与注意事项

1.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每日 100mg)、氯吡格雷,固定时间服用,不可擅自停药;出现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需及时告知医生。

2.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睡前服用,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出现肌肉酸痛,需排查肌炎风险。

3.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从低剂量起始,不可突然停药;调整剂量需遵医嘱,防止心率反弹、心绞痛加重。

(二)用药记录与储存

使用分药盒按 “早、中、晚” 分类放药,制作用药记录表,记录服药时间、剂量及不适症状,及时更换过期药品。

三、饮食护理:“食” 护心脏

饮食调整是管理基础,需遵循 “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高纤维” 原则。

(一)饮食搭配要点

1.主食:以燕麦、糙米、玉米等全谷物为主,每日250-300g,替代部分精米白面,避免甜点、含糖饮料。

2.蛋白质:优先选鱼类(每周2次深海鱼)、去皮禽肉、豆制品,每日按 1.0-1.2g/kg 体重摄入,减少红肉及动物内脏。

3.蔬果:每日蔬菜 300-500g(深色蔬菜占一半,如菠菜、西兰花),水果 200-350g(选苹果、蓝莓等低糖果),补充膳食纤维与维生素。

(一)禁忌与细节

每日食盐摄入量<5g(约1啤酒瓶盖),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烹饪以蒸、煮、炖为主,少煎、炸,每日烹调用油<25g,优选橄榄油、茶籽油。

四、运动与休息:“心”不劳累

科学运动与休息可改善心肌供血、增强心功能,需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一)运动指导

1.类型:选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避免快跑、爬山及举重等憋气动作。

2.时机:避开晨起6-10点(心血管事件高发时段),建议下午4-6点运动;运动前热身5-10分钟,运动后拉伸5分钟;出现胸闷、气短,立即停止。

3.禁忌:急性心梗恢复期(1个月内)、心绞痛频繁发作时暂停运动,病情稳定后逐步恢复。

(二)休息管理

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23点前入睡。午休15-30分钟,避免过长。情绪激动、饭后半小时内静坐休息,不立即活动。

五、心理与生活:调 “心” 避风险

不良情绪与习惯会加重心脏负担,需指导患者调整心态、改善生活方式。

1.心理护理:鼓励家属多陪伴沟通,帮助患者正视疾病。持续情绪低落、失眠时,可通过听音乐、每日10分钟冥想缓解,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2.生活习惯调整;严格戒烟(含二手烟),限制饮酒(男性每日酒精<25g,女性<15g)。避免寒冷刺激、过度劳累,洗澡时间<15分钟(水温37-40℃),防止血管收缩引发心绞痛。

结语

冠心病护理需护理人员、患者和家属协同合作,将科学管理融入日常。通过规范护理,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实现“与病共存、守护心健康”的目标。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