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0胆管手术是治疗胆总管结石、胆管肿瘤等疾病的常见方法,术后放置的T型引流管(简称T管)如同一条“生命通道”,既能引流胆汁减轻胆道压力,又能支撑胆管防止狭窄。然而,这根细长的塑料管需要患者和家属共同精心呵护。下面将从日常护理要点、异常情况识别、特殊场景应对三个方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您详细讲解T管护理知识。
一、日常护理三部曲:固定、清洁、活动
胆管术后带T管患者的日常护理,需牢记“固定、清洁、活动”三部曲。首先是妥善固定防脱落,术后早期(2周内)窦道未形成,T管滑脱会引发致命性胆汁性腹膜炎。护理时,要用医用胶布将管道外露部分“十字形”固定在腹部皮肤;卧床时,把引流袋挂在床边低于腋中线处;活动时,用别针将引流袋固定在衣角,防止管道晃动牵拉;同时选择宽松棉质衣物,避免衣物摩擦致管道移位。清洁消毒也不容忽视,每日需用络合碘棉球以管道出口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皮肤3次,消毒范围直径达10厘米。若敷料被胆汁浸湿,要立即更换并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引流袋每周更换2次(抗反流袋每周1次),更换时先用血管钳夹闭管道近端,防止胆汁逆流感染,曾有患者因自行更换操作不当引发肝脓肿。适度活动可促进康复,术后2周内可以轻微下床活动,可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2周后可在家属陪同下室内散步,每日3次,每次10分钟。要避免突然弯腰、提重物(超过5公斤)、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有退休教师术后第5天擅自打扫卫生致T管移位,引发胆汁性腹膜炎,经急诊手术才转危为安。
二、异常信号灯:这些情况必须立即就医
胆管术后带T管的患者,要警惕这些异常信号,一旦出现必须立即就医。首先是管道危机四重奏:若管道完全滑出体外,切不可自行回纳,应马上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保持平卧位前往医院,曾有患者用棉签塞回管道,引发肠道细菌逆行感染导致败血症;若管道外露长度比术后记录增加超2厘米,提示可能向腹腔内滑脱;挤压管道无阻力感、24小时无胆汁引出且伴腹痛发热,说明管道严重堵塞;管道突然断裂多发生在连接处,此时要立即用止血钳夹闭近端,防止胆汁外漏。其次是生命体征警报:体温持续>38.5℃伴寒战,可能是胆道感染;脉搏>100次/分且血压下降,要警惕感染性休克;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重,提示胆道梗阻未解除。最后是胆汁异常三联征:引流液呈鲜红色且1小时>100毫升,是胆管出血信号;胆汁浑浊伴恶臭味且白细胞>10×10⁹/L,需紧急抗感染;引流液中有气泡,提示肠道细菌逆行感染。
三、特殊场景应对指南
胆管术后带T管的患者,在日常生活里遇到特殊场景时,必须格外留意,做好周全应对,以保障身体顺利恢复。沐浴时,防水工作至关重要。要采用“防水三件套”来保护伤口与T管:先在管道出口处稳稳贴上防水敷贴,为伤口筑起第一道防线;接着覆盖一层保鲜膜,进一步隔绝水分;最后用胶布仔细密封边缘,确保无任何缝隙,让水无机可乘。同时,要严格控制淋浴时间,5分钟以内为宜,水温也不得超过40℃,防止高温刺激伤口。更要坚决杜绝盆浴、桑拿等会让伤口长时间浸水的行为,避免细菌侵入引发感染。饮食调理同样不容忽视。术后1周内,患者的消化功能较弱,应以低脂流食为主,像清淡的米汤、易消化的藕粉、富含维生素的果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能为身体补充营养,又不会给肠胃造成负担。之后,可逐渐过渡到低脂半流食,如软糯的粥、爽滑的烂面条、鲜嫩的蒸蛋等。要严格避免食用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它们会在肠道内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胀不适;也要远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精,曾有患者术后第3天没忍住偷吃炸鸡,结果胆汁分泌激增,导致管道堵塞,给身体带来极大痛苦。
四、结论
胆管术后带T管患者,日常需精心护理,遵循固定、清洁、活动三部曲,并对沐浴、饮食、睡眠等特殊场景做好针对性应对。更要密切留意管道状况、生命体征及胆汁情况,一旦出现管道异常、生命体征警报、胆汁异常等,务必第一时间就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