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血液透析对肾功能衰竭患者而言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但每一次透析过程对身体都是一次“折腾”。透析后的疲惫、低血压、恶心等不适感,常让患者身心俱疲。其实,透析后的护理尤为关键,只要做好三件看似简单的小事,就能显著提升舒适感,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状态。
1.充分休息——给身体“补能量”
1.1不要急于活动
很多患者透析结束后急着赶回家、吃饭或办事,殊不知透析过程中血液循环系统负荷很大,立即活动容易引发头晕甚至晕厥。建议患者在透析结束后至少坐着休息15-30分钟,让身体逐步适应血流变化,再缓慢站立、行走。如果透析期间出现低血压或心悸症状,更应延长休息时间,避免事故发生。
1.2睡眠充足是关键
透析日当晚的睡眠质量,直接影响身体修复和第二天的状态。建议提前安排好生活节奏,避免熬夜和情绪波动。可以在透析前后适当小憩,缓解疲劳。晚上睡前避免喝过多水或含咖啡因饮品,确保夜间睡眠安稳。若存在失眠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助眠方式,如音乐放松或轻度助眠药物。
1.3重视心理放松
透析后的焦虑、沮丧常见于长期治疗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对身体恢复尤为重要。建议患者透析后不要立刻关注负面新闻或焦虑事务,可以选择听音乐、看轻松影视、与家人交流。若持续情绪低落,也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透析中心社工的支持。
2.科学饮食——补充营养又不增加肾脏负担充营养又不负担肾脏
2.1合理安排透析日饮食
透析当天,身体会失去一定量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蛋白质和部分水溶性维生素。建议透析后1小时内进食易消化、高蛋白质的餐食,如鸡蛋、豆腐、瘦肉等,补充流失的营养。但需避免高钾、高磷食物如香蕉、坚果和动物内脏,防止电解质紊乱。
2.2控制饮水和盐分
虽然透析能够有效去除体内多余的水分,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液体摄入的限制。透析后,许多患者会因体液波动和口干而出现强烈的口渴感,如果不加控制大量饮水,容易造成体重迅速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诱发水肿、高血压,甚至肺水肿等严重后果。建议患者通过小口慢饮、含冰块、漱口等方式缓解口渴,同时注意饮食中控制钠摄入,减少盐、酱油、味精等调味品使用,从根源减少水分潴留。
2.3注意胃肠功能
有些患者透析后会出现恶心、食欲不振。这时可食用少量清淡流质,如米汤、面片汤,避免油腻食物刺激肠胃。若恶心严重或反复发生,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可能与透析方式、速度、体位等因素相关,需医生调整方案。
3.管理血管通路——保护“生命线”
3.1正确按压止血
透析结束后,针眼部位需立即正确按压止血。通常动静脉内瘘需按压10-15分钟,直到完全无渗血为止。按压方式应稳、准、适中,不能用力过猛,以免造成瘘口损伤,也不能过轻以致出血不止。按压时最好采取坐姿,避免按压时最好坐姿,避免手臂高举或下垂影响血流。
3.2保护瘘管区域
血管通路一旦堵塞,将严重影响透析效率甚至中断治疗。患者应避免提重物、穿戴紧袖衣物、在瘘侧手臂测血压或抽血,日常洗澡紧袖衣物、测血压或抽血在瘘侧手臂,日常洗澡时避免用力揉搓针眼部位。如发现通路部位红肿、疼痛或听不到“杂音”(震颤感消失),应立即就医排查是否感染或堵塞。
3.3定期检查通路功能
建议患者每月至少一次由医护人员检查通路血流情况,也可以自行每日早晚用手触摸是否有振动感。若发现通路变细、变硬或穿刺困难,应尽早干预。部分医院提供B超评估服务,可以及时发现瘘管早期并发症,避免严重后果。
结语
透析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方式的开始。透析后的护理,远远不止“回家休息”这么简单。从休息、饮食到血管通路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关系着透析效果与生活质量。坚持做好这三件小事,不仅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能让患者在长期治疗中保持良好状态,拥抱更加从容、舒适的每一天。透析虽累,但科学护理可以让它变得更“轻”。希望每位透析患者都能掌握这套“术后自我修复术”,与疾病共处,稳复术”,与病共处,稳步前行。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