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肿瘤是比较严重的疾病,手术治疗风险较高,这也导致很多患者产生明显恐惧及焦虑情绪。即便手术成功,依然有很多人对身体康复持有消极态度。很多人担心手术后无法回到原有生活及工作状态。针对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分享了一些手术影响及康复措施的医学知识,帮助大家寻找答案。
脑肿瘤手术后,哪些身体功能会受到影响
1.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与脑肿瘤位置有关,若肿瘤本身及术中操作损害大脑额叶、颞叶等,是容易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的,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等。但并不绝对,也有很多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明显认知障碍。
语言障碍:左侧大脑半球肿瘤患者,在手术后可能损害到语言中枢神经,出现失语症、言语不流利的情况,可以通过专项训练改善。
吞咽障碍:若手术范围在脑干区,容易影响吞咽反射,术后咀嚼与吞咽功能异常。
2.运动功能
行为能力:肿瘤发生在大脑运动区,术中损伤与运动有关的神经,术后可表现为行为能力下降,如肢体无力、偏瘫、无法完成精细化动作等,甚至有部分患者无法自行洗漱、进食等。
平衡与协调功能:肿瘤或手术若损害小脑,则手术后会出现步态不稳、摇晃等表现,不能再完成旋转、跳跃等动作。
牢记这些措施,帮你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
1.早期康复介入很关键
肿瘤手术最怕的就是神经损害,而这种损害持续时间越长越难恢复,因此,术后早期康复介入将很大程度上影响身体康复质量。
早期康复训练:术后医生会进行全面评估,判断病情稳定后会尽早开展康复训练。常规情况下,多数患者术后24h~48h就可以开始简单的训练了,一般采取被动肢体活动,如护士协助四肢屈伸、左右活动等,目的为预防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在术后1周~2周,可以增加主动活动,包括坐起、翻身、床旁站立等。
针对性康复干预:根据功能障碍表现,制订针对性康复计划。若有运动障碍表现,则可以用物理疗法增强肌力、改善运动协调性;有语言障碍表现,用专门的语言发音治疗,逐渐恢复语言表达能力。
2.运动康复训练措施
脑肿瘤手术后,康复训练是漫长之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够见到效果,这也是所有患者都要经历的过程。
基础运动:早期从简单的锻炼项目开始,如肢体屈伸、握拳等,之后循序渐进地增加站立、行走、上下楼梯等。在活动能力有所改善后,增加抗阻训练,用弹力带、哑铃等辅助锻炼肌肉力量。
平衡训练:尝试单脚站立,保持数十秒,左右脚交替,每日训练3~5次。能够平衡站立后,闭眼保持单脚站立,之后沿直线行走、踩平衡垫。训练过程中,应由家属从旁保护,预防跌倒。
精细化动作训练:主要目的为锻炼手指活动能力,包括握拳、伸指、双手交叉、交换手指敲击桌面等,每天训练5~10次。手部活动能力改善后,增加穿针引线、串珠子、捏橡皮球等项目。
3.认知康复措施
养成阅读习惯,从简短的词语、短句开始,直到能够顺利阅读一段文章、一份报纸。日常可以做一些益智类的游戏,如拼图、数独、猜谜语等。
4.生活起居小妙招
保持充足睡眠:每天睡眠时间至少7小时,尽量在晚上10点入睡,多睡觉对神经功能恢复有很大帮助。如果有睡眠障碍情况,睡前30分钟内不接触电子产品、不进食,以防大脑兴奋难以入睡。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聆听舒缓音乐等,促使身体放松,有助于尽快入睡。
健康饮食:在保证营养充足的基础上,遵循营养物质均衡、食物多样性、易消化的原则。多食用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类、牛奶、豆类等,能帮助受损神经组织修复;多吃新鲜蔬果,适合选择西兰花、菠菜、苹果、橙子等,补充维生素及纤维素,能增强免疫力,还可预防便秘。每天少量吃坚果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总之,人们对脑肿瘤及手术的本能反应是恐惧,对于患者而言,确诊后基本上就给自己判了“死刑”。但实际上,手术后通过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是有很大机会恢复正常生活状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