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62
 5862近年来,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攀升,抗肿瘤药物的合理用药问题逐渐引起了医护工作者、患者家属以及患者本人等多方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且现在信息获取容易,导致有部分家属或患者盲目根据网上的碎片信息、误导信息调整自己的治疗用药方案,造成病情延误或加重。因此,开展抗肿瘤药物合理用药的科普工作刻不容缓。
一、抗肿瘤药物合理用药的意义
提升肿瘤治疗效果与患者生存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可以得到早期治疗,通过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能够将肿瘤从“急病”逐渐转化为“慢病”,这意味着患者可以像对待慢性病一样,长期管理肿瘤,提高生活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保障患者安全与降低医疗风险。合理用药是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医疗风险的关键,如通过靶点检测等手段,可以精准选择合适的药物,延缓耐药的发生。例如,针对特定靶点的药物治疗,能够更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同时降低耐药的可能性,保障治疗的持续有效性。此外,通过合理用药,能够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更多患者受益。
二、患者如何配合抗肿瘤药物合理用药
1.遵循医嘱,严格用药
按时按量用药:严格按医生处方用药,包括剂量、时间和给药方式。如口服抗肿瘤药需固定时间服用,确保药物浓度稳定;静脉输注要遵守医院安排,勿自行调整。
不擅自停药或调整:即便症状缓解或有轻微不适,也不能自行停药或改剂量,应及时咨询医生。特殊情况(如漏服)按医生指导处理,以免影响疗效。
告知所有用药情况:向医生如实报告所用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及中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如某些抗肿瘤药与CYP3A4抑制剂(如葡萄柚汁)或诱导剂(如利福平)合用,可能影响疗效或增加毒性。
注:现在中西医治疗肿瘤疾病的理念越来越普及,但是中西药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辨证有机地结合,不可盲目选择,需在专业医师的评估和处方下治疗。
2.了解药物信息,主动学习
阅读药品说明书:明确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症、常见及严重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注意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的用药限制。
参与用药教育:主动学习抗肿瘤药物知识,理解治疗流程和注意事项。同时,通过医院讲座、手册或在线资源(如权威医学网站)获取信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监测不良反应,及时反馈
定期检查与随访:按医生要求定期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监测药物对身体的影响。长期随访监测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及时报告异常反应: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皮疹等不适时,立即联系医生,记录症状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呼吸困难、出血)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注:恶性肿瘤因其异质性强,即使同一疾病同一病期每个患者的情况均可能不同,不可“人云亦云、照抄照搬”地参考他人的治疗经验。
4.调整生活方式,支持治疗
饮食管理:保持营养均衡,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瘦肉、鱼、蔬菜、水果),增强免疫力。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少胃肠道负担;口服药物时注意与饮食的关系(如餐前或餐后服用)。
戒烟戒酒:戒烟戒酒,避免影响药物代谢或加重肝脏负担。
适度运动: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增强体质,但避免过度劳累。
个人卫生与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降低感染风险。接受化疗或免疫治疗时,注意防护(如佩戴口罩),避免接触感染源。
5.心理支持与沟通
主动参与治疗决策: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治疗目标、预期效果及潜在风险,参与制定个性化方案,对治疗方案有疑问时,及时提出并寻求解释,确保理解治疗计划。
寻求心理支持:加入患者支持小组或接受心理咨询,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保持积极心态。
总结:抗肿瘤药物的合理用药不仅关系到肿瘤的治疗效果,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患者通过严格遵循医嘱、主动学习药物知识等,可显著提升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效果,确保治疗安全有效,同时降低不良反应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