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利  单位:绵阳市安州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25
8063

在骨科临床工作中,病人面对着复杂多样的护理及康复需求,这些需求贯穿了患者入院至出院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骨科病人常面对疼痛、肢体功能障碍以及活动受限等问题,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除了接受专业的医疗干预外,还需要系统的护理及康复支持,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受损功能。对骨科病人而言,他们的护理需求与康复需求是相互交织且分不开的,护理工作是康复训练的基本保障,而康复训练是护理工作的延伸与目的。“骨科-护理-康复”一体化就是兼顾了患者护理需求与康复需求,通过各方面的密切配合与跨学科合作,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促进病人的康复,在加强患者护理的同时引导病人做好功能锻炼,以促进疾病的有效治疗,达到加快骨科患者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的目的。

患者的综合评估

在“骨科-护理-康复”一体化模式下,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是制定一体化方案的依据,通过对患者肢体功能、疼痛程度以及关节活动度与肌肉力量等方面的评价,为后期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提供依据。以髋关节置换术为例,通过评估髋关节的活动性及肌力,可判断病人是否需要进行关节活动及肌力训练,医护人员应通过临床观察加强与病人的交流与沟通,了解病人的真实状况与需求,把护理需求与康复需求结合起来,为患者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康复方案,才能更好地满足骨科病人的需要,促进病人更快、更好地康复。

护理操作与康复训练的协同配合

在“骨科-护理-康复”一体化模式下,护理操作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是实现病人快速康复的重要保障,护理与康复训练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病人的反应及身体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发生的心率及血压波动等并发症。同时护理人员也能通过日常的护理操作,为病人的康复训练创造条件,如在病人卧床期间,护理人员可采用体位摆放及关节被动活动等方法,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为后续康复训练奠定基础。康复治疗师在制定康复训练方案时,也要充分考虑到病人的身体条件及护理要求,避免因训练强度过大或方法不合理而造成二次伤害;例如,对脊柱骨折术后病人,在制定康复训练方案时,要根据护理人员提供的病人伤口愈合情况及患者的体质与耐受性,对训练的时间及强度进行合理安排。总之,将护理操作与康复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使病人的康复效果最大化,避免不合理的康复训练带来反效果。

并发症风险的防范与处理

在“骨科-护理-康复”一体化模式下,有效地预防与处理风险,对于保障病人的安全及康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骨科病人因疾病本身及手术创伤等因素,存在较大的并发症风险,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专业的护理技巧,尽可能减少风险的发生。如深静脉血栓是骨科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应该指导病人早期进行踝泵运动等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抗凝药物,通过护理与康复训练的配合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综上,本文提出的“骨科-护理-康复”一体化模式,为骨科病人康复提供了新思路,将护理操作和康复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使病人的康复效果最大化,缩短康复时间,有助于实现对病人病情的综合评价与精准干预,显著提高病人康复效果。但该模式的应用还存在一定问题,如需要跨学科、跨专业的协作配合,并且病人还需提高康复意识、主动配合一体化干预模式,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骨科-护理-康复”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效果,促进骨科患者更好、更快地康复。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