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商利杰  单位:山东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8
349

在日常生活中,贫血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健康问题,而缺铁性贫血更是占据了贫血类型中的“大头”。很多人一听到自己贫血,就盲目开始补铁,但这种做法并不科学。正确的做法是先做血常规,通过看各项指标来精准补铁。

一、认识缺铁性贫血

铁,是我们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它在血红蛋白的合成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血红蛋白就像是人体氧气运输的“快递员”,负责把氧气从肺部运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当身体缺铁时,血红蛋白的合成会受到阻碍,导致氧气运输不足,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多样,初期可能较为隐匿,常见的有乏力、易疲倦,仿佛身体总是使不上劲。随着贫血程度加重,还会出现头晕、耳鸣、心慌、气短等症状,皮肤和黏膜也会逐渐变得苍白,比如口唇、睑结膜等部位。长期缺铁性贫血还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对成年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也会造成严重影响。

二、血常规:缺铁性贫血的“侦察兵”

1.血红蛋白(Hb):这是判断是否贫血的重要指标。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就可诊断为贫血。但仅靠血红蛋白还不能确诊缺铁性贫血,还需结合其他指标。

2.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正常范围在80-100fl之间。缺铁性贫血时,MCV通常会小于80fl,提示红细胞体积变小,这是因为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发育受限。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正常范围在27-34pg之间。缺铁性贫血患者的MCH常低于27pg,意味着每个红细胞内所含的血红蛋白量减少。

4.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范围在320-360g/L。缺铁性贫血时,MCHC一般低于320g/L,反映出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当血常规检查显示血红蛋白降低,同时MCV、MCH和MCHC都降低时,就高度提示可能存在缺铁性贫血。不过,为了进一步确诊,还可能需要检测血清铁、铁蛋白等指标。血清铁降低,铁蛋白低于12μg/L,基本就可以明确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三、精准补铁策略

1.饮食补铁:对于轻度缺铁性贫血患者,饮食调整是重要的一环。可以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红色肉类(牛肉、猪肉、羊肉等)、动物肝脏等,其生物利用率高,容易被人体吸收。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如菠菜、红枣、黑木耳等,但吸收相对较差。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草莓等,可促进铁的吸收,因为维生素C能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更利于人体吸收。

2.铁剂补铁:对于中重度缺铁性贫血患者,仅靠饮食补铁往往难以满足身体需求,需要补充铁剂。常见的铁剂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在服用铁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最好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二是避免与茶、咖啡同服,因为其中的鞣酸会与铁结合,影响铁的吸收;三是要按医嘱坚持服用,一般铁剂治疗需持续3-6个月,待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还需继续服用铁剂3-6个月,以补充体内的铁储备。

四、定期复查血常规

在补铁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血常规非常关键。一般在开始补铁治疗后的1-2周,网织红细胞会开始升高,这是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早期表现;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大约2个月左右可恢复正常。通过定期复查血常规,医生可以了解治疗效果,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如果治疗效果不佳,可能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如是否存在其他影响铁吸收或导致铁丢失的因素,如胃肠道疾病、慢性失血等。

缺铁性贫血并不可怕,关键是要通过血常规等检查准确判断,然后采取科学合理的补铁措施,并定期复查。这样,我们才能有效改善缺铁性贫血状况,恢复健康活力。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血常规检查,关注自己的血液健康,让生活更加美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