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景鹏  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星之光口腔门诊  发布时间:2025-08-05
798

口腔健康一直备受人们的高度重视,而“早期矫治”作为预防和干预口腔问题的重要手段,常被误解为“孩子太小不用管”或“等换完牙再说”。事实上,口腔早期矫治并非简单的“矫正牙齿”,而是通过科学干预,引导牙齿、骨骼和面部的正常发育。

治什么

1.牙齿排列异常——

乳牙反颌(地包天):乳牙发育阶段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下前牙咬在了上前牙的外侧。若乳牙期(3-6岁)未纠正,会导致下颌过度发育、上颌发育受限,形成“月牙脸”,后期即使换恒牙,也可能发展为骨性反颌,需手术矫正。

牙齿拥挤与间隙异常:乳牙过早脱落(如龋齿导致)会使邻牙倾斜,占据恒牙萌出空间,导致恒牙萌出后拥挤;反之,恒牙萌出间隙过大(如多生牙、先天缺牙)也需早期调整,避免咬合紊乱。

乳牙滞留与恒牙异位萌出:乳牙未按时脱落,恒牙从错误位置萌出(如“双排牙”),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牙齿排列混乱,增加后期矫正难度。

2.骨骼发育失衡——

上颌发育不足:可能会出现上颌后缩及面中凹陷的症状,可能伴随鼻塞、口呼吸等问题。若在替牙期(6-10岁)干预,可通过功能矫治器刺激上颌骨生长,改善面型和呼吸功能。

下颌发育不足:导致“小下巴”“下颌后缩”,影响面部比例。早期通过矫治器促进下颌发育,可减少成年后手术概率。

上颌狭窄(牙弓过窄):会引起牙齿排列拥挤、咬合异常,严重时还会造成鼻内空气流通障碍,因此需要使用扩弓器来扩大弓宽。

何时治

乳牙期(3-6岁):3-4岁是首次口腔检查的关键时间,此时孩子能配合简单治疗。若发现“地包天”,需在4-5岁开始干预,通过活动矫治器调整,避免骨骼畸形加重。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的乳牙牙根比较脆弱,矫治器需轻便简单(如可摘式反颌矫正器),治疗周期通常为3-6个月。

替牙期(6-12岁):6-8岁恒牙初萌,如果上颌发育不良、牙弓狭窄,可用“功能矫正器”和“扩弓器”来引导颌骨的正常发育。9-12岁乳牙基本更换完毕,如果出现前突或拥挤等情况,可以采用“早期固定装置”(如局部托槽)排齐前牙,为恒牙预留空间。此阶段儿童每年面部骨骼生长量约1-2mm,干预可借助生长力,降低成年后手术概率。研究显示,替牙期干预骨性问题,成功率比成年后高60%以上。

青春期前期(10-14岁):如果替牙期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10-12岁(女童比男童更早熟)仍然可以进行“双期矫治”(先正骨、后正牙)的矫正,例如下颌后缩的孩子可使用“Herbst矫治器”,利用颌骨生长潜力推动下颌前伸。女孩11-12岁、男孩13-14岁后,骨骼生长逐渐放缓,若此时才发现严重骨性畸形,可能需要成年后结合正颌手术。

怎么治

活动矫治器:适用于乳牙期及替牙期早期,可自行摘戴,便于清洁,如“反颌矫正器”“吮指破除器”“扩弓器”等。建议全天佩戴(包括晚上),以矫正地包天、扩展牙弓、破除不良习惯。

功能矫治器:引导颌骨发育的“生长调节器”,其特征是通过对口腔肌肉的作用来促进或抑制颌骨的生长,包括“Frankel矫治器”“Twin-block矫治器”。适用于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后缩等骨性问题,需每天佩戴10-12小时以上,利用肌肉力量引导骨骼生长,治疗周期约6-12个月。

早期固定矫治器:可以局部排齐牙齿,其特征是将托槽粘贴在牙齿表面,如“2x4矫治器”(在四颗门牙和两颗臼齿上安装的矫治装置)。适用于替牙期牙齿拥挤、前突,需通过轻微力量排齐牙齿,为后续恒牙萌出预留空间,治疗周期约半年左右。

小结

口腔早期矫治的本质不是“提前做正畸”,而是通过科学干预,让孩子的牙齿和颌骨在生长过程中“少走弯路”。在此,我们建议对幼儿口腔问题的预防和干预“越早越好”,尤其是3-12岁是治疗的黄金时间。若发现孩子牙齿排列异常、面部不对称、频繁口呼吸等,及时带往正规口腔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