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难题,癌症种类较多,胃肠癌是癌症中较为常见且棘手的癌症类型。胃肠癌顾名思义包括胃癌和肠癌,胃肠癌起源于胃肠道的黏膜上皮细胞。胃癌通常发生在胃的各个部位,肠癌又细分为结肠癌与直肠癌,分别影响着大肠和直肠区域,大部分人对胃肠癌不太了解,针对胃肠癌治疗的方法也存在许多疑问,下面为各位读者介绍胃肠癌腹膜转移的抗癌利器——腹腔热灌注化疗。
胃肠癌危害及表现症状
胃肠癌的危害不容小觑,直肠癌早期可能表现为一些不典型的消化道症状,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肿瘤细胞会疯狂增殖、扩散。胃肠癌肿瘤在原发病灶处不断生长,会阻塞胃肠道,影响食物的正常通过与消化吸收,导致患者营养不良、体重急剧下降。胃肠癌的癌细胞还具备转移特性,可通过血液、淋巴系统转移,胃癌细胞可能直接脱落至腹腔,引发腹膜转移,使得病情雪上加霜,极大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生活质量。
胃肠癌患者在发病初期症状较为隐匿。胃癌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食欲减退等,这些表现很容易被错认为是普通的胃炎、消化不良。肠癌患者则多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比如大便次数增多、便秘与腹泻交替,或是粪便带血、黏液,有时还伴有里急后重感。
当病情恶化,可能会有腹部肿块、肠梗阻症状,如剧烈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一旦出现腹膜转移,患者会感到腹部胀痛加剧,腹腔内出现积液,导致腹围增大,严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
胃肠癌临床治疗手段
针对胃肠癌治疗,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放疗等。手术治疗需要切除肉眼可见的肿瘤组织,但对于已经发生腹膜转移的患者,癌细胞就像撒在腹腔里的“种子”,手术很难彻底清除干净。全身化疗虽能通过血液循环抑制癌细胞生长,但药物到达腹腔局部时浓度有限,且对正常组织细胞毒性较大,副作用明显,患者常难以耐受。腹腔热灌注化疗是治疗胃肠癌的一种新型方式,为胃肠癌腹膜转移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原理
腹腔热灌注化疗利用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生理特性差异进行治疗。正常组织的血管丰富,散热快,能耐受一定程度的温度升高,而肿瘤组织血管杂乱、扭曲,散热差,局部升温后热量积聚。灌注时,温热的化疗药物溶液充满腹腔,精准作用于腹膜表面及腹腔内游离的癌细胞。溶液借助循环动力装置持续流动,确保药物均匀分布,让整个腹腔都处于抗癌的“高温化疗战场”,不给癌细胞任何喘息、躲藏的机会,最大程度地清除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为胃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点亮抗癌路上的一盏明灯。
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优势
腹腔热灌注化疗具有较多优点。腹腔热灌注化疗能实现局部高浓度给药,与全身化疗不同,药物直接灌注到腹腔内,在肿瘤局部形成远高于全身血液循环的药物浓度,就像给癌细胞布下了一张“高浓度药物大网”,强力绞杀癌细胞,同时又减少了全身其他正常组织器官接触高浓度化疗药物而受损的风险,降低了化疗的全身毒副作用,患者的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以保障。
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温热效应是治疗关键。将灌注液加热至 43℃左右,癌细胞相较于正常细胞对温度更为敏感,在这样的温热环境下,癌细胞的膜结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会发生变性,细胞代谢紊乱,增殖受抑制,甚至直接死亡,起到直接杀伤癌细胞的功效。持续的循环灌注能够不断冲刷腹腔,把那些脱落的癌细胞以及微小癌灶从腹腔各个角落“清扫”出来,防止其再次种植、生长,有效降低腹膜转移复发风险。
总之,腹腔热灌注化疗凭借其独特优势已逐渐成为胃肠癌腹膜转移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有力武器,为无数身处困境的胃肠癌患者燃起重生希望。随着医学研究不断深入,腹腔热灌注化疗有望更加完善,造福更多癌症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