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锐  单位:万源市中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15
61

去医院做超声检查,不少人会困惑:到底要不要空腹?有时没准备,到了才知需空腹,只能白跑。其实超声检查是否空腹,和检查部位、效果密切相关。了解哪些项目需空腹,提前准备,才能让检查顺利、结果准确。

这些超声检查项目需空腹。

上腹部超声检查:上腹部超声检查主要针对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这几个器官,是需要严格空腹的项目之一。比如检查肝脏时,医生要通过超声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结构,判断是否有囊肿、结节、炎症等问题;检查胆囊则是看胆囊壁是否光滑、胆囊内有无结石、胆囊的收缩功能是否正常。如果检查前吃了东西,会对这些器官的观察造成干扰,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做上腹部超声前必须空腹。

胃肠道超声检查:胃肠道超声检查也需要空腹,它主要是为了查看胃壁、肠壁的厚度、结构,以及胃肠道内是否有异常肿块、溃疡等情况。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会停留在胃肠道内,食物残渣、液体不仅会遮挡胃肠道壁,还可能产生气体。超声遇到气体时会发生强烈反射,导致超声图像模糊不清,医生无法清晰观察胃肠道的情况,也就不能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病变,因此胃肠道超声检查前必须保证空腹。

部分特殊超声检查:除了常见的上腹部和胃肠道超声,还有一些特殊的超声检查也可能需要空腹。比如在进行超声引导下的肝脏穿刺活检时,空腹可以减少胃肠道内食物和气体对穿刺操作的影响,降低穿刺过程中误伤胃肠道的风险,同时也能减少因进食可能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适,让检查和操作更安全顺利;另外,某些针对胰腺的详细超声评估,为了更清晰地显示胰腺的细微结构,排除食物和气体的干扰,也会要求患者空腹检查。

为什么这些超声检查需要空腹

避免食物遮挡,让器官清晰显影:超声是通过超声波穿透人体组织,根据不同组织对超声波的反射、折射情况形成图像的。如果在检查前吃了东西,食物会停留在胃肠道内,尤其是上腹部检查涉及的肝脏、胆囊、胰腺等器官,与胃肠道位置相近,胃肠道内的食物会像 “障碍物” 一样遮挡这些器官。比如吃了米饭、肉类等食物后,食物会填充胃部,遮挡住部分肝脏和胰腺,医生在超声图像上只能看到食物,而看不清被遮挡的器官,无法判断器官是否有肿大、结节、结石等问题,也就失去了检查的意义。

减少气体干扰,保证图像质量:人在进食时不仅吞下食物,还会吞入不少空气,食物消化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气体,像豆类、红薯、碳酸饮料更容易让肠胃“胀气”。超声波遇到气体几乎无法穿透,会产生强烈反射,在图像上形成大片“亮区”,把周围器官遮住,画面模糊又杂乱。比如做胆囊超声时,如果肠道气体太多,就可能完全掩盖胆囊,让医生看不清结石或胆囊壁情况。所以空腹能减少气体,让图像更清晰。

避免生理状态改变,影响检查判断:进食后,人体会进入消化状态,身体的多个器官会发生生理变化,这些变化会干扰医生对器官正常状态的判断。比如进食后,胆囊会收缩,将胆汁排入胃肠道帮助消化,原本充盈的胆囊会变小、变瘪。如果此时做胆囊超声,医生看到的是收缩状态的胆囊,无法判断胆囊的正常大小和收缩功能,也难以发现胆囊内的小结石 —— 因为胆囊收缩后,胆汁减少,结石可能会贴在胆囊壁上,被收缩的胆囊壁遮挡,容易漏诊。另外,进食后肝脏会参与消化代谢,肝脏的血流分布会发生改变,可能会让医生误以为肝脏存在异常,影响对肝脏病变的准确判断。

结语

看完上文,大家该清楚超声检查的空腹要求了:上腹部、胃肠道及部分特殊超声需空腹,目的是避免食物遮挡、减少气体干扰,防止生理变化影响判断。

建议检查前提前和医院确认是否空腹及空腹时长(通常8小时不进食,可少量喝清水),提前准备能避免白跑,让检查顺利,为医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更好守护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