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糖尿病,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近些年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处于快速增长趋势,平均患病年龄也越来越低。在患了糖尿病之后,部分患者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悄然间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等。
目前,糖尿病还无法彻底治愈,而规范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能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那么,得了糖尿病应该怎样护理呢?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自身代谢性疾病,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身体对糖分等物质的代谢出现问题,血糖会持续处于较高水平。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在刚开始发病时大多数患者都没有任何感觉,对日常生活无影响。但是,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下,患者身体的微血管会受到损伤,久而久之可能会引起足部神经麻木、视力下降、肾脏功能变弱等情况,更严重的患者可能面临截肢、失明甚至死亡。糖尿病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包括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我国大多数患者都属于二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日常护理
调整饮食习惯:饮食与血糖变化有密切关系,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调整饮食习惯,从而控制血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当保持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即减少每次吃饭的总量,适当增加一天内吃饭的次数,这样能够避免饱餐后血糖大量升高,也可以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比如,患者可以在一日三餐的每两餐之间各插入一次加餐,每天吃饭5-6次左右,但每次要尽量少吃一些,不要暴饮暴食。患者可以根据营养师的指导制定食谱,不要挑食,并且做到少油少盐烹饪,吃得清淡一些。
注意营养补充:糖尿病患者的营养补充非常重要,充足的营养不但能够提高身体抵抗力,降低疾病感染的风险,也能够有效调节血糖。患者可以尽量选择一些全谷物作为主食,比如燕麦、糙米等等,这些食物升糖指数较低,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而在蔬菜方面,糖尿病患者需要适当增加蔬菜摄入,每天吃1斤左右蔬菜,也要吃种类不同的蔬菜,比如十字花科蔬菜、深色蔬菜、绿色叶菜等,这些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维生素,有助于调节血糖。糖尿病患者还可以吃一些低糖水果。建议在每天加餐的时候吃,可以适当喝一些奶,但要避免饮用含糖牛奶,可以喝一些无糖原味酸奶。
注意饮食禁忌:糖尿病患者应当注意一些饮食禁忌,否则可能会导致血糖持续升高。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患者需要控糖,因此在饮食中要避免摄入过多糖分,不要喝含糖饮料,更不要吃糖果,在烹饪时也尽量不要放糖。由于糖尿病与高血压可能存在一定交互作用,因此患者也应当注意控制钠盐摄入,将每天摄入的钠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尽量少吃太咸的食物,比如酱油、味精、咸菜、腐乳等,在预防高血压的同时也减少了身体代谢负担。最后,糖尿病患者还应当避免饮酒,尤其是空腹饮酒,否则可能会诱发低血糖出现。
保持适度运动:运动对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尤其是二型糖尿病可能会伴随肥胖症,运动有助于调节血糖,还可以控制体重。在日常生活中,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比如骑自行车、打太极拳、散步、慢走等,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合理安排运动时间,但尽量保证每周运动时间不低于200分钟。患者还需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以中等强度运动为主,即可以适当感觉到吃力,但不能过于劳累,如果感觉到劳累则需要及时停止运动。
规律服用药物:目前,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式,包括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药物虽然不能根治糖尿病,但能够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因此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在选用药物时,患者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不要盲目选用药物,而在服药期间也一定要遵循医嘱或者药物的使用说明,不要擅自减少或增加药物的使用量。比如部分患者发现血糖控制平稳后,就擅自减少服药量甚至停药,但这会导致血糖波动剧烈,反而会增加并发症出现的风险。
注意监测血糖:血糖指标是评估糖尿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标准,但血糖的波动往往不会引起患者出现异常症状,因此患者需要注意监测血糖。如果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不好,建议每天都要测量一次血糖,并根据血糖变化来调整饮食、运动和用药方案,直至血糖控制稳定为止。如果患者血糖已经较为稳定,可以每周测量一次,如果出现异常则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也一定要注意调整情绪,不要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