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朝燕  单位:资阳市人民医院 超声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5-10-14
80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相对常见却知晓度很低的心脏疾病。简单来说,它是一种由于基因变化导致的心肌异常增厚。这种增厚并非因为长期高血压或心脏瓣膜病等常见原因引起,故而被称为“原发性”的心肌疾病。这种疾病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出现,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耄耋之年的老人都可能被发现。许多患者甚至完全感觉不到任何不适,生活与常人无异;而另一部分患者则可能经历明显症状,甚至在极少数情况下,它可能成为青少年和运动员猝死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身体的异常信号

当肥厚的心肌开始影响心脏功能时,身体会发出一些警示信号。最常被提及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后感觉气不够用,这是因为增厚的心肌使得心脏舒张困难,肺部血液回流受阻,从而产生类似“气闷”的感觉。其次是胸痛,这种疼痛可能与心脏肌肉本身供血不足有关,感觉上有时与心绞痛相似。

许多患者还会感到心悸,感觉心跳很快、很重或者不规则,这往往与可能伴随的心律失常有关。在起身或改变体位时,一些人会遭遇头晕甚至昏厥,这是由于心脏一时无法有效泵出足够血液至大脑所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心肌增厚的程度并不总是完全对应,有些心肌增厚显著的人可能症状轻微,而有些增厚不严重的人却可能症状明显。

如何明确诊断

如果出现上述可疑症状,或者有明确家族史,医生会通过一系列检查来确认或排除肥厚型心肌病。听诊是基础的第一步,医生可能会在心脏区域听到特征性的杂音。心电图检查简便而重要,它能捕捉到心脏电活动的异常,虽然这些异常并非肥厚型心肌病所独有,但能提供关键线索。超声心动图是目前诊断该病的核心手段,它就像一台心脏的“摄像机”,可以清晰显示心脏的结构、厚度、运动以及血流情况,能够准确测量出心肌增厚的部位和程度。对于一些超声显示不清或情况复杂的患者,心脏磁共振检查能提供更精细的心脏结构和组织学信息。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评估心律失常的风险,还可能建议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于确诊的患者,医生常会建议其近亲进行筛查,因为这是一种有家族遗传倾向的疾病。

治疗与管理策略

一旦确诊,治疗的目标并非治愈疾病本身,而是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和降低猝死风险。

治疗方案高度个体化,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和风险评估。生活方式调整是基础,患者通常被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和竞技性体育,尤其是爆发力运动,以减轻心脏负担。药物治疗是首选,主要使用能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减慢心率、减轻心脏耗氧和流出道梗阻的药物,帮助控制症状。对于药物效果不佳且存在严重梗阻的患者,可以考虑非药物治疗。外科手术通过切除一小部分增厚的室间隔心肌,从根本上解除梗阻,效果确切。

还有一种介入治疗方式,通过栓塞特定血管使得部分增厚的心肌萎缩,从而达到类似手术的效果。对于猝死风险高的患者,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措施,它能持续监测心律,在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时自动除颤,挽救生命。

与疾病和平共处

被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并不意味着生活失去了色彩。绝大多数患者通过规范的管理,可以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并享有正常的寿命。定期随访是终身管理的关键环节,需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复查,让医生了解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方案。

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尤为重要,包括均衡饮食、维持适宜体重、戒烟限酒。饮水要充足,避免突然的、大量的体液丢失,因为这可能加重梗阻。感冒发烧或腹泻时需及时处理,防止脱水。如果需要接受任何外科手术或牙科治疗,应提前告知医生自己的心脏病史。

最重要的是,患者和家属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认识这个疾病,既不过度焦虑,也不掉以轻心。与心脏专科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共同制定长期的管理计划,是与之和平共处的最佳方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