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大家知道,成人或较大儿童出现身体不适时,会自我表达,但刚出生不久的宝宝是不会说话的,那我们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出现异常,比如体温、呼吸、黄疸、喂养、脐部护理等等?这是很多家属关心的问题,特别是新手爸妈。婴儿,特别是新生儿,非常脆弱,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护理,许多异常情况如不仔细观察或者不具备相关知识,往往难以发现异常,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宝宝常见的健康护理知识。
体温
肛温,测量时间3-5分钟,最准确:36.5-37.5℃为正常。
腋温,至少5分钟:36-37℃为正常。
如何识别保暖过度或保暖不足:
宝宝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室温一般控制在24℃左右,体温可以通过触摸颈背部来粗略估计保暖是否足够。
1.如果宝宝面色正常,四肢温暖、全身无汗,则不需要额外保暖。
2.如果宝宝发热、出汗,且表现出不安、烦躁等异常情况,则可能体温偏高,需要测量体温。
3.如果手脚凉,体温降低、甚至皮肤出现花纹,需警惕保暖不足。
呼吸
新生儿在安静状态下,呼吸次数不超过60次/分即为正常。
如出现呼吸增快、呼吸费力、三凹征(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凹陷)、呻吟等,甚至面色发绀,提示呼吸困难、缺氧,可能有生命危险,因此如发现上述任何一项异常,需及时就医,避免严重后果。
黄疸
新生儿黄疸非常常见。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良好,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但病理性黄疸应当引起重视,严重时将对新生儿神经系统及生命造成威胁。
足月儿生理性黄疸一般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2周左右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一般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延迟到3-4周。
病理性黄疸出现早(24小时内),程度重(达到干预指征),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或者黄疸退而复现。病理性黄疸原因包括感染、溶血、肝胆疾病、G6PD缺乏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嗜睡、拒奶、烦躁不安、尖叫、抽搐、胆红素脑病等,因此家长需要在家中定期观察宝宝的黄疸情况,严重时需要采取光疗甚至换血等治疗,因此需要特别重视。
腹泻
根据新生儿饮食情况及个体差异,其排便次数和规律都有所不同。
当新生儿大便次数突然明显增多、性状呈稀水样便时,则可能发生了腹泻。引起腹泻的原因包括感染性(细菌、病毒等)及非感染性(饮食不当、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受等)。同时喂养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奶具消毒,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每次喂养前后应注意乳头清洁卫生。严重腹泻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应及时就医。
喂养
建议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母乳喂养遵循按需喂养,不必严格规定喂奶次数及间隔时间。
配方奶喂养,首先要确保水和奶粉的配比正确,即按说明书配比。正常足月儿出生第一天大约每次喂10-15ml,以后根据宝宝食奶需求逐渐增加奶量,间隔时间一般2-3小时/次,动态调整奶量及喂养时间。喂养后可让宝宝趴在大人肩上拍嗝,以避免呕吐呛奶。睡觉时建议让宝宝仰卧或侧卧,以避免吐奶导致窒息的风险。
脐带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脐带被结扎,但仍是一个开放性创面,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主要通道。如护理不当,轻者可局部感染、出血,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甚至死亡。因此需要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天检查脐部有无出血、异常分泌物、异常气味等,脐带脱落前,建议每天用碘伏消毒脐带残端和脐轮。更换尿布后应将尿片前端反折,以暴露脐部,保持其干燥并减少摩擦。
正常情况下脐带脱落时间为1-2周,因护理及个体差异,部分新生儿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如超过3周脐带仍未脱落,应去医院检查处理。
注意:除观察上述情况外,还需注意宝宝的精神状态、反应能力是否良好,面色是否红润,有无腹胀、反复呕吐、哭闹不止等异常情况,同时要保证居家环境的安全、舒适。因此,宝宝的健康护理既需要相应专业知识的支撑,也需要温柔和耐心。做好正确的护理并及早识别异常,对宝宝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如出现紧急情况,应立即就近就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