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玉芬  单位: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03
3

慢性胰腺炎患者的餐桌上常充满纠结:吃得太油怕腹痛发作,吃得清淡又担心营养不良。不少患者严格忌口却越养越虚弱,或是小心翼翼多年仍反复住院。这些困境往往源于对饮食管理的误解——有的盲目戒断所有脂肪,有的顿顿只喝白粥,反而加重了胰腺负担。其实,科学饮食不需要走极端,关键在于把握“量”与“质”的平衡。

误区一:低脂饮食等于完全不吃脂肪

部分患者认为必须彻底戒除脂肪,日常饮食仅吃水煮蔬菜和白粥。这种做法短期内可能缓解腹痛,但长期会导致必需脂肪酸缺乏、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甚至引发骨质疏松和免疫力下降。例如完全无油的饮食可能使维生素A、D、E无法被人体利用,患者可能出现夜盲症、伤口愈合缓慢等问题。

正确做法:采用阶梯式脂肪控制策略。急性发作期每日脂肪摄入需严格限制在20克以内(约2瓷勺植物油),缓解期可逐步增加至每日30~40克。优先选择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并分散在三餐中摄入。例如早餐用5克橄榄油拌蔬菜,午餐在鱼肉中加入3克芝麻油调味。同时搭配胰酶制剂,帮助分解脂肪类食物。

误区二:高蛋白食物越多越好

许多患者听说需要补充蛋白质,便大量食用牛肉、猪蹄等高脂肪蛋白食物,反而加重胰腺负担。一位50岁男性患者曾每日食用半斤红烧肉,导致胰腺分泌亢进,诱发剧烈腹痛入院。实际上,过量蛋白质(超过1.5克/公斤体重)会刺激胰酶分泌,且动物性蛋白常伴随隐性脂肪。

正确做法:选择低脂优质蛋白。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1.2克,优先选用鸡胸肉(去皮)、龙利鱼、豆腐、低脂牛奶等低脂食材。建议采用清蒸、水煮等烹饪方式,避免油炸或红烧。例如将200克鸡胸肉撕成丝,搭配木耳、胡萝卜制成凉拌菜,既保证营养又不刺激胰腺。

误区三:少食多餐就是简单分餐

部分患者机械地将三餐食物分成五餐,但未调整食物构成。有位患者每日分五次进食,但每餐仍包含米饭、炒菜等常规饮食,导致胰腺持续处于工作状态。真正的少食多餐需要配合食物类型调整,避免单一时间点摄入过多营养素。

正确做法:建立科学的进食节奏。每日安排3次主餐和2次加餐,主餐以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为主,加餐选择低刺激食物。例如早餐吃小米粥配蒸蛋,上午加餐吃150克蒸苹果;午餐吃软米饭配清蒸鱼,下午加餐喝200毫升无糖酸奶;晚餐吃蔬菜面条汤。每餐间隔2.5~3小时,让胰腺得到充分休息。

误区四:流食就是最佳选择

部分患者长期依赖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认为这样最安全。但超过2周的流食会导致咀嚼功能退化、肠道蠕动减缓,反而影响营养吸收。临床曾收治一位女性患者,连续三个月只喝米糊,出现严重肌肉萎缩和电解质紊乱。

正确做法:分阶段调整食物质地。急性期选用米汤、过滤蔬菜汁等纯流食;症状缓解后改为鸡蛋羹、豆腐脑等半流食;稳定期逐步引入软米饭、煮软的西兰花等软质食物。注意保留适量膳食纤维,如将芹菜切碎后与鸡肉末同煮,既能促进肠道蠕动又不会过度刺激胰腺。

误区五:肠内营养制剂:被忽视的“健康盟友”

很多患者拒绝使用肠内营养制剂,认为“只有自然食物才健康”。实际上,慢性胰腺炎患者常伴发脂肪泻、糖尿病等并发症,单纯依靠饮食难以满足营养需求。近年来,《中国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明确指出:对于中重度营养不良或胰腺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肠内营养制剂(特医食品)是核心治疗手段之一。

正确做法:科学搭配营养补充方案。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低脂型全营养配方粉作为部分代餐,每日补充1~2次(每次30克冲调)。同时定期检测血清前白蛋白、维生素D等指标,必要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族、水溶性维生素制剂。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可选择缓释型碳水化合物补充剂维持血糖稳定。

控制慢性胰腺炎从学会吃饭开始,但绝不是让餐桌变成禁区。避免顿顿水煮菜、避免盲目忌口,用橄榄油代替猪油,把红烧肉换成清蒸鱼,这些细微调整就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