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符厚圣  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科大学附属海南医院 泌尿外科  发布时间:2025-07-29
8

一、被忽视的“男性专属危机”

在中老年男性的健康清单上,前列腺增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作为男性特有的性腺附属器官,前列腺犹如一颗栗子,位于膀胱下方,扼守着尿道的“门户”。随着年龄增长,这颗“栗子”可能悄然增大——医学数据显示,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增生患病率超过50%,80岁以上人群更是高达83%。

这种良性增殖看似无害,却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增生的腺体挤压尿道,如同捏住水管的双手,导致排尿阻力增加。初期表现为尿频、夜尿增多,不少老人每晚起夜3-4次,严重影响睡眠质量;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排尿迟缓、尿流变细、尿不尽等症状,甚至可能因尿液潴留引发膀胱结石、尿路感染,长期发展还会损伤肾功能。

遗憾的是,很多患者对疾病存在认知误区。有人将症状归咎于“衰老正常现象”,拖延就医;有人因涉及隐私羞于启齿,默默忍受;还有人担心手术风险,拒绝规范治疗。这些观念往往导致病情延误,错失最佳干预时机。

二、前列腺增生的成因与高危因素

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医学界普遍认为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激素失衡是核心诱因。男性体内的睾酮在5α-还原酶作用下转化为双氢睾酮(DHT),这种激素会刺激前列腺细胞增殖。随着年龄增长,体内激素代谢紊乱,雌激素分泌下降,DHT积累导致前列腺组织异常增生。

年龄增长是不可规避的因素。研究显示,前列腺增生的发生率随年龄呈线性上升,40岁后开始出现病理改变,50岁后逐渐出现临床症状。这与细胞老化、组织修复能力下降、抵抗力减弱等生理变化直接相关。

生活方式也扮演重要角色。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导致盆腔充血,会加重前列腺负担;高油高盐饮食、肥胖会影响激素代谢,增加患病风险;吸烟、酗酒则可能通过刺激前列腺组织引发慢性炎症,加速增生进程。

三、科学诊断:从症状到检查

前列腺增生的诊断需要结合症状评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形成完整的诊疗链条:

症状评分是初步筛查的重要工具。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通过7个问题评估排尿症状的严重程度,包括排尿频率、夜尿次数、尿流力量等,总分0-35分,其中0-7分为轻度,8-19分为中度,20-35分为重度,分数越高提示症状越明显。

直肠指检是临床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检查方式。医生通过手指触摸前列腺,可初步判断腺体大小、质地、有无结节等,初步区分良性增生与前列腺癌。

超声检查能提供更精准的信息。经腹部或经直肠超声可测量前列腺体积(正常体积约20-30ml,增生者可达50ml以上),同时评估残余尿量(排尿后膀胱内剩余尿量,正常应<50ml,超过100ml提示病情较重)。

对于症状复杂的患者,还需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通过测定尿流率、膀胱压力等参数,评估排尿功能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必要时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前列腺MR扫描等,排除前列腺癌风险(PSA升高不一定是癌症,但需进一步排查)。

完整的诊断流程能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分期,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四、阶梯化治疗:从保守到手术

前列腺增生的治疗遵循“个体化、阶梯化”原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方案:

轻度症状(IPSS≤7分):观察等待+生活调理;

定期复查(每6-12个月一次),监测症状变化;

调整生活方式:避免久坐,每天适度运动(如快走30分钟);减少咖啡因、酒精摄人,睡前2小时少喝水;养成规律排尿习惯,避免憋尿;通过盆底肌训练改善排尿功能。

中度症状(8≤IPSS≤19分):药物干预为主。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放松前列腺和尿道平滑肌,缓解排尿困难,起效较快;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抑制DHT生成,缩小前列腺体积,需长期服用(3-6个月见效);联合用药:对于症状明显、前列腺体积较大者,可联合两类药物提高疗效;植物制剂(如锯叶棕提取物):作为辅助治疗,缓解尿频等症状。

重度症状(IPSS≥20分)或药物无效:手术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通过尿道置人电切镜,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是传统“金标准”术式;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HoLEP):利用激光将增生的腺体从包膜内完整剜除,创伤小、恢复快,适合大体积前列腺;经尿道前列腺激光汽化术:通过激光能量汽化增生的组织,出血少,适合高龄、高危患者;开放性手术:仅用于腺体极大或合并膀胱结石等复杂情况,目前已较少采用。

此外,还有尿道支架植人、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柱状水囊扩张等微创治疗方式,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高危患者。

五、预防与康复:守护前列腺健康

前列腺增生的预防应从中年开始,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建立健康生活模式是基础。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西兰花、西红柿)、水果和全谷物,适量摄人富含锌的食物(如南瓜子、牡蛎);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戒烟限酒,减少前列腺刺激。

主动管理慢性疾病。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前列腺血液循环;避免长期服用抗组胺药、抗抑郁药等可能加重排尿困难的药物。

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的关键。40岁以上男性应将前列腺检查纳人常规体检,包括直肠指检和超声检查;有家族史者更需提高警惕,每半年至1年复查1次。

对于术后患者,康复护理同样重要。术后1-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久坐和性生活,防止创面出血;多饮水(每天1500-2000ml),冲洗尿道预防感染;遵医嘱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促进排尿功能恢复;定期复查。

六、走出认知误区,科学应对疾病

面对前列腺增生,需破除以下常见误区:“增生必然癌变”:前列腺增生是良性疾病,与前列腺癌无直接关联,但两者可能同时存在,需通过进一步检查区分;“药物能根治增生”:药物只能缓解症状或延缓进展,无法彻底消除增生组织,需长期规范使用;“手术会影响性功能”:现代微创技术对性功能影响极小,多数患者术后性生活不受影响;“无症状就不用管”:即使无症状,若前列腺体积过大或残余尿量增多,仍需干预,防止并发症。

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挑战,但并非无法应对。通过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绝大多数患者能有效控制症状,维持正常生活质量。正视疾病、主动就医,才是对健康最负责的态度。记住,前列腺健康不仅关乎排尿功能,更影响晚年生活品质—守护这颗“生命腺”,就是守护幸福晚年。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