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雪  单位:广安市前锋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2
5

外科手术如同一场与疾病的 “战役”,而围手术期护理则是保障这场 “战役” 胜利的关键环节。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的那一刻起,围手术期护理便贯穿始终,它包括术前准备、术中监护以及术后康复等一系列细致工作。做好围手术期护理,不仅能提升手术成功率,还能帮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接下来,我们就深入了解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术前准备与术后康复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打好手术基础

1. 身体检查与评估

在确定手术方案后,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等。这些检查能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例如,对于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医生会根据心电图和心脏功能检查结果,判断手术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医护人员还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如是否有过敏史、慢性疾病史等,避免术中出现不良反应。

2. 心理护理

面对手术,患者往往会产生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身体状态,进而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医护人员会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目的、过程、安全性以及预期效果,让患者对手术有更清晰的认识。家属也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多与患者沟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

3. 生活准备

患者在术前需要调整生活习惯。饮食方面,术前一段时间应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对于一些特殊手术,如胃肠道手术,医生还会要求患者在术前禁食禁水,以防止术中出现呕吐、误吸等情况。同时,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让身体处于最佳状态。此外,患者还应做好个人卫生,如沐浴、更换干净衣物等,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二、术中护理:保障手术安全

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一旦发现生命体征异常,会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同时,医护人员还会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手术环境的无菌状态,防止手术部位感染。此外,麻醉师会根据手术需求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在术中持续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既不会感到疼痛,又能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三、术后康复:迈向健康之路

1.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医护人员会持续监测其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例如,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的情况,如果体温不超过 38.5℃,一般属于术后吸收热,可通过物理降温等方式进行处理;若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则可能提示存在感染等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 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是预防伤口感染的关键。医护人员会定期为患者更换伤口敷料,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患者和家属也应注意不要随意触碰伤口,避免污染。对于一些特殊伤口,如引流管伤口,要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和脱落,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 饮食与活动指导

术后饮食应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和身体恢复情况逐渐调整。一般来说,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可先从流食开始,如米汤、藕粉等,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如粥、面条等,最后恢复正常饮食。饮食要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蛋、鱼肉、蔬菜、水果等,促进身体恢复。在活动方面,术后患者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尽早进行活动。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开始时可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随着身体恢复,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坐起、站立、行走等。

围手术期护理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过程,从术前的精心准备,到术中的严密监护,再到术后的科学康复与出院后的自我护理,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患者和家属了解并重视这些护理要点,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就能为手术的成功和身体的康复提供有力保障,早日恢复健康,回归正常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6-20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5-30
来源:百色市第二人...
2025-04-01
来源:​广东省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