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说超声如何诊断主动脉瓣狭窄之前,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主动脉瓣?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心脏就像一所有四个房间的房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而要走出这个房子就有两条主要道路(分别是主动脉和肺动脉),而主动脉瓣就是连接左心室与主动脉这条路的关键大门。主动脉瓣狭窄,就是这道门开合困难,开放幅度变小了。
主动脉瓣狭窄的常见病因为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合并钙化、风湿性主动脉瓣病变和老年性主动脉瓣钙化。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晕厥、心绞痛。
怎样可以了解主动脉瓣的情况呢?首选的就是超声心动图(心脏彩超)了,能安全、无创地“透视”心脏,评估这扇“门”的健康情况。
一、检查过程是怎样的呢?
准备:通常无需特殊准备,穿着宽松上衣即可。
体位:一般左侧卧位,左臂上举,暴露左侧胸部,检查过程中可配合检查医生适当改变侧卧倾斜度及变换成平卧位。
操作:超声检查是无创、安全、无辐射的,检查时医生在您身体上涂抹适量的耦合剂,用探头在不同位置(胸骨旁、心尖部、剑突下、胸骨上窝等)接触皮肤滑动扫查,一般无特殊不适(偶尔因个体身体情况差异,医生为获取更清晰的图像质量,可能在检查过程中会适当轻压)。
配合:多数情况无特殊要求,少数情况需配合医生指示呼吸(如深吸气后屏气),有助于获取更清晰图像。一般情况下,整个检查过程约10-20分钟,无特殊不适感。
报告:检查后医生会分析图像和数据,出具相应检查报告。
二、那么超声是如何“看”心脏的呢?
是利用超声机探头发出的超声波,超声波穿过胸壁组织到达心脏,可显示心脏结构(如心脏瓣膜、心肌、连接心脏的血管等)并反射回来,超声设备接收这些回声信号,经过复杂计算,在屏幕上构建出心脏的动态图像,可动态观察心脏结构和运动情况,并测量、评估血流速度和方向等。
三、那么超声是如何发现主动脉瓣狭窄的呢?
超声医生会从多角度、多切面检查这扇“门”(主动脉瓣):
1.看“门”(主动脉瓣)(二维超声-结构评估):瓣叶形态:正常瓣叶薄薄的,开合自如。狭窄时,瓣叶常明显增厚、钙化(像门板生锈变厚变硬),回声增强(在屏幕上表现为更亮)。严重时,瓣叶活动僵硬。超声可测主动脉瓣开口面积:直接在图像上测量瓣膜开放时开口的最大面积。这是诊断和判断严重程度的标准之一。正常情况下:3-4cm2,轻度狭窄:>1.5cm2,中度狭窄:1.0-1.5cm2,重度狭窄:<1.0cm2。
2.测血流速度(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评估):跨瓣血流速度:这是最关键的指标之一,利用多普勒效应,超声能测量血流通过狭窄瓣口的最快速度。通过获取主动脉瓣的血流频谱,测量其峰值流速;速度越快,狭窄越严重。
正常:<2m/s,轻度狭窄:2.6-2.9m/s,中度狭窄:3.0-4.0m/s,重度狭窄:≥4.0m/s。
3.跨瓣压差:利用简化的伯努利方程。在临床常规工作中,估算主动脉瓣狭窄主要根据主动脉瓣平均压差,轻度狭窄:<20mmHg,中度狭窄:20-40mmHg,重度狭窄:>40mmHg。
4.计算瓣口面积(连续方程法):当二维图像测量困难(如钙化严重)时,超声可利用流体力学原理(血流量守恒),结合测量左心室流出道流速时间积分和横截面积,间接计算出主动脉瓣口的有效面积,结果更准确。
5.看心脏是否受累(评估心脏影响):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左心室壁可不同程度增厚,早期收缩功能尚正常,室壁增厚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可出现左心房增大,晚期左心室壁可能出现失代偿,表现为左心室内径逐渐增大,左心室壁变薄,收缩功能逐渐减低。
四、超声诊断的意义
1.确诊:超声是诊断主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检查。
2.评估主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
3.判断病因:协助鉴别是老年退行性钙化、风湿性还是先天性等原因。
4.评估心脏影响:了解左心室肥厚程度和心功能状态,预测风险。
5.随访监测等。
五、超声诊断主动脉瓣狭窄的局限性
1.图像质量方面:受患者体型、肺气干扰、肋骨遮挡等影响,有时难以获得完美图像。
2.操作者依赖:结果准确性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操作者的技术和经验。
3.钙化评估:对瓣膜钙化的定量评估不如CT精确。
4.极重度狭窄伴心功能低下时:此时血流速度可能不增反降(因心脏泵血无力),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总结: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和评估主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检查。不仅能清晰展现瓣膜结构的病变细节,更能精准测量血流速度与压差,并评估心脏是否已受影响。其无创、安全、可重复的优势,使其成为患者筛查、确诊、评估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及长期随访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