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雪梅  单位: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发布时间:2025-10-22
72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庭核心牵挂,疫苗接种作为现代医学守护儿童健康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已被全球公共卫生实践证实。从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的第一针乙肝疫苗起,疫苗就像“健康屏障”,帮孩子抵御多种致命传染病。但不少家长受网络谣言、传统观念影响,对疫苗接种存在认知偏差,甚至延误或拒绝接种,给孩子健康埋下隐患。下面从“接种重要性”和“误区澄清”两方面,用通俗语言答疑。

一、儿童疫苗接种:为何是健康“必选项”?

疫苗的核心原理是通过特殊处理的病原体片段,模拟“温和感染”,让免疫系统提前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未来遇真病原体时能快速清除。对免疫未成熟的儿童,接种重要性体现在3点:

1.抵御致命传染病,降低重症风险

儿童是麻疹、脊髓灰质炎及百日咳等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感染后可能引发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以脊髓灰质炎为例,未接种疫苗的患儿中约每200名感染者就有1例可能出现瘫痪症状,个别重症病例可导致死亡。通过规范接种疫苗,我国已成功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麻疹疫苗的普及使儿童感染率下降超过99%,有效阻断了重症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这些数据充分证明疫苗接种在预防传染性疾病中的关键作用。

2.构建群体免疫,保护特殊儿童

当疫苗接种率达到较高水平时,通常超过90%,即可在社区中建立起有效的群体免疫屏障。这种屏障能够显著阻断病原体的传播链条。对于那些因过敏体质、免疫缺陷疾病等原因无法接种疫苗的儿童,如白血病患儿,他们可以通过周围已免疫人群形成的保护网获得间接防护。例如在幼儿园中,若水痘疫苗覆盖率较高,则能有效避免疫情暴发,从而保护那些未接种的易感儿童。

3.减少家庭负担,避免长远伤害

儿童感染传染病后易出现严重后遗症,例如百日咳可引发婴幼儿呼吸暂停和肺炎,乙肝病毒通过母婴传播后约90%的感染者会转为慢性携带状态,成年后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相比之下,疫苗接种具有显著的成本效益优势,一类疫苗由国家免费提供,二类疫苗的自费金额也远低于疾病治疗所需费用。通过接种疫苗能够实现长期健康保护,是预防传染性疾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

二、儿童疫苗接种的4个常见误区,别再被误导!

尽管疫苗益处明确,仍有家长受错误信息影响。结合权威知识澄清4个常见误区:

误区1:“孩子身体好,不接种也不会感染”

这种侥幸心理忽视了传染病的传播力与致病性。流感、麻疹病毒可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家人也可能带回病原体。“身体好”不代表能抵御所有传染病,如EV71型手足口病,健康儿童感染也可能发展为重症脑炎。疫苗提供的针对性免疫力,是身体无法自行获得的,无论体质如何都需规范接种。

误区2:“疫苗有副作用,会伤害孩子”

我国对疫苗生产、检验等环节监管严格,上市前需多期临床试验,严重副作用概率低于百万分之一。接种后低热、接种部位红肿等反应,1-2天会自行消退,是免疫激活的正常表现。相反,不接种风险更高,如未接种流脑疫苗的孩子,感染后病死率10%-20%,还可能留听力损伤等后遗症。

误区3:“只打免费疫苗,自费的没必要”

疫苗分一类(免费强制)和二类(自费自愿),“自费”不代表不重要,划分依据是公共卫生策略与财政能力。一类疫苗防麻疹、脊灰等,二类疫苗防水痘、EV71手足口病、流感等,能扩大保护范围:(1)水痘疫苗:防水痘及皮肤感染、肺炎,减少集体疫情;(2)EV71手足口病疫苗:降低重症风险;(3)流感疫苗:每年接种防流感及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家长可结合孩子年龄、环境、健康状况,在医生指导下选自费疫苗。

误区4:“打了疫苗就100%防病,不用再防护”

没有疫苗保护率能达100%,如流感疫苗保护率60%-80%,水痘疫苗接种后5%-10%可能轻微发病,但症状会减轻,极少成重症。且疫苗只针对特定病原体,接种后仍需勤洗手、通风、少去密集场所,“疫苗+防护”才能全面护佑健康。

总之,儿童疫苗接种是百年验证的“健康工程”,用低成本筑就传染病防线,关乎孩子健康与社会公共卫生。家长应主动学习疫苗知识,避开误区,按免疫规划带孩子到正规机构接种,既对孩子负责,也为群体免疫贡献力量,让孩子在安全中成长。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