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母乳喂养是妈妈给予宝宝最天然、最珍贵的礼物,它不仅能为宝宝提供充足营养,还能增强宝宝免疫力。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妈妈继续喂奶可能会对宝宝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了解这些母乳禁忌,能帮助妈妈们更好地守护宝宝的健康。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母亲不宜喂奶的各种情况。
一、母亲患有传染性疾病时
1. 病毒性肝炎
如果妈妈患有病毒性肝炎,比如乙肝、丙肝等,是否能喂奶需要谨慎判断。乙肝妈妈如果病毒复制活跃,血液中病毒载量高,乳汁中也可能含有病毒。虽然目前研究表明,只要宝宝在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规范的母婴阻断,多数情况下可以母乳喂养。但丙肝妈妈的乳汁中存在丙肝病毒的可能性较大,为避免病毒传播,一般不建议母乳喂养。
2. 肺结核
活动性肺结核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妈妈在患病期间需要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此时,妈妈不仅可能通过呼吸道将病菌传染给宝宝,乳汁中也可能含有抗结核药物成分。这些药物对宝宝的肝脏、肾脏等器官可能造成损害,因此在肺结核未得到有效控制、处于传染期时,应暂停母乳喂养,直到病情稳定,医生评估后认为可以恢复喂奶为止。
3. 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乳汁传播给宝宝,而且目前没有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能完全避免这种传播风险。因此,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妈妈不能进行母乳喂养,应选择合适的配方奶粉喂养宝宝,以保障宝宝的健康安全。
二、母亲服用特殊药物时
1. 抗癌药物
抗癌药物毒性较大,主要用于杀死癌细胞,但这些药物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乳汁中。宝宝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差,一旦摄入含有抗癌药物的乳汁,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如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损害肝肾功能等,所以正在接受抗癌治疗的妈妈不能喂奶。
2. 精神类药物
像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精神类药物,服用后也会在乳汁中有一定浓度。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导致宝宝出现嗜睡、呼吸抑制、喂养困难等症状。如果妈妈必须服用这类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宝宝影响较小的药物,并考虑暂时停止母乳喂养。
3. 抗生素
部分抗生素,如氯霉素、四环素等,会通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氯霉素可能抑制宝宝的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贫血;四环素会影响宝宝牙齿和骨骼的发育,使牙齿变黄、骨骼生长缓慢。妈妈在使用这些抗生素期间,需要暂停喂奶,待药物在体内代谢完毕,经医生评估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三、母亲身体出现特殊状况时
1. 严重乳腺炎
当妈妈患上严重乳腺炎,乳房出现红肿、疼痛,甚至有脓肿形成时,不建议直接喂奶。因为此时乳汁中可能含有细菌,宝宝吃了这样的乳汁容易引发胃肠道感染。而且,喂奶过程中乳房受到刺激,会加重疼痛和炎症。妈妈应及时就医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恢复喂奶。如果只是轻度乳腺炎,在保证乳汁清洁的情况下,可以继续喂奶,且喂奶有助于排空乳汁,缓解乳腺炎症状。
2. 吸毒或酗酒
毒品和酒精都会进入乳汁,对宝宝的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造成极大危害。吸毒会使宝宝出现嗜睡、呼吸抑制、发育迟缓等严重问题;酒精则会影响宝宝的大脑发育,导致智力发育障碍。因此,有吸毒、酗酒行为的妈妈必须立即停止母乳喂养,并寻求专业帮助,戒除不良习惯,确保宝宝的健康。
3. 放射性治疗
如果妈妈因疾病需要接受放射性治疗,身体会残留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对宝宝的健康产生潜在威胁。在接受放射性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都不能进行母乳喂养,具体时间需根据治疗的放射性剂量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母乳喂养虽好,但在上述这些特殊情况下,为了宝宝的健康,妈妈需要暂时停止喂奶。遇到不确定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咨询医生,听从专业建议。只有科学喂养,才能让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
4.感冒感染
母亲如果感冒程度比较轻,出现轻度流涕、鼻塞、咽痛等,一般乳汁受到的影响比较小,母亲机体当中形成的抗体,能够通过乳汁向宝宝传递,提升宝宝抵抗力。母亲在喂奶时,做好防护便可。感冒感染程度比较重时,出现了高热不退、剧烈咳嗽时等,则不能喂奶。这主要是由于母亲身体状态较差,无法进行正常哺乳。如果感染比较严重,乳汁成分便可能出现变化,在和宝宝接触后,可能使宝宝感染病原体。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