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亚亚  单位:射洪市中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21
59

设想一下,在一个寂静的深夜,您正安然入睡,突然,您的心脏毫无征兆地“偷停”了一下,或者像一只疲惫的小鸟,扑腾得越来越慢。这种感觉,足以让人瞬间惊醒,惶恐不已。对于全球数百万患有严重心动过缓(心跳过慢)的人来说,这不仅是噩梦,更是日常生活的真实威胁。而拯救他们于危难之中的,正是一台植入胸膛的、如硬币般大小的精密设备——心脏起搏器。

第一章:心脏的“原装”发电系统

在我们探讨起搏器这位“外援”之前,必须先了解心脏与生俱来的、精妙无比的“原装”发电系统。我们的心脏,这个拳头大小的强力泵,其动力并非来自大脑的直接指令,而是源于一套独立的生物电系统。您可以将其想象成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发电厂”和“电网”。

这个系统的“总司令部”是位于右心房的窦房结,它是一小簇特化的心肌细胞,能够像一节高效的生物电池,规律地、自动地发放微小的生物电脉冲。这个脉冲信号,如同总司令下达的“起搏”命令,会沿着一条名为“结间束”的专用线路,迅速传达到位于心房和心室交界处的“中继站”——房室结。房室结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会将信号稍作延迟,确保心房收缩完毕、血液充分注入心室后,再让激动人心的一幕上演:电信号通过一套名为“希氏束-浦肯野纤维”的、遍布于左右心室的“超高速电缆网”,瞬间传递至所有心室肌细胞。于是,心室同步有力地收缩,将富含氧气的血液泵向全身。

第二章:当“电网”出现故障:心律失常

然而,再精密的系统也难免会出故障。心脏的“电网”一旦出现问题,医学上便称之为“心律失常”。对于需要起搏器治疗的患者而言,主要问题出在两方面:一是“总司令”窦房结“怠工”或“失职”,无法按时发出足够快的指令,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是从心房到心室的“输电干线”被阻断,即“房室传导阻滞”,导致心房的命令无法下达到心室。

当这些故障发生时,心脏会陷入危险的境地。心室由于接收不到上级指令,可能会陷入长时间的“沉默”(心脏停搏),也可能由一个非权威的“替补起搏点”(心室自身的某些细胞)发出缓慢而不稳定的逸搏,心率可能降至每分钟30-40次,甚至更低。此时,泵出的血液远远无法满足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需求,患者便会感到头晕、乏力、黑矇、气短,甚至发生晕厥,长期下去还会引发心力衰竭,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正是在这种“电力危机”下,人造的心脏起搏器便应运而生,肩负起重建心脏节律的重任。

第三章:迷你发电机的精妙构造与工作流程

现代心脏起搏器是一个集成了脉冲发生器(主体)和电极导线的微型高科技系统。脉冲发生器是一个由特殊合金密封的小巧钛金属盒,内含长效锂电池和复杂的微型电路;电极导线则是一根极细的绝缘电线,其一端连接脉冲发生器,另一端则通过血管精准地放置在心脏的特定腔室内(最常见的是右心室心尖部,也可能是右心耳或右心室流出道)。

它的基本工作原理,可以用“感知、决策、起搏”六个字来概括,完美模拟了心脏自身的指挥系统。首先,感知:电极导线顶端的传感器如同一个高度警觉的“哨兵”,持续不断地监测着心脏自身的电活动。当心脏自己发生了一次有效的搏动,产生的电信号会被起搏器瞬间捕捉。其次,决策:起搏器内部的微处理器,相当于一个“智能大脑”,会根据预设的程序进行判断。

第四章:现代起搏器的智能化飞跃

早期的起搏器功能单一,只能以固定频率发放脉冲。而今天的起搏器已然进化为高度智能化的“心脏管理专家”。它们具备频率适应性起搏功能,能够通过内置的传感器(如感知身体活动的振动传感器、监测呼吸频率的阻抗传感器)来感知您的生活状态。当您散步、爬楼时,起搏器能自动提高起搏频率,以满足运动时身体增加的供血需求;当您休息时,它又会调慢频率,节省电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