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腰痛是困扰现代人的常见问题,久坐办公、姿势不良、运动损伤等因素让腰椎承受巨大压力。若腰痛反复发作,单纯依赖止痛药或盲目按摩可能掩盖病情,甚至加重损伤。康复科通过系统评估与个性化方案,从急性期止痛到功能恢复,再到预防复发,为腰痛患者提供科学护腰指南。
急性期:快速止痛是关键
当腰痛突然发作,疼痛剧烈到无法直立或转身时,需优先缓解炎症与肌肉痉挛。康复科会采用物理因子治疗,如超短波通过高频电磁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因子代谢;磁疗利用磁场调节神经兴奋性,减轻疼痛信号传递。患者在家可配合冷敷,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疼痛部位,每次15分钟,每日3~4次,通过收缩血管减少肿胀。
此阶段需严格制动,避免弯腰、提重物等动作。卧床休息时,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平躺时可在膝下垫薄枕,使髋关节微屈,减轻腰椎压力;侧卧时双腿间夹枕头,保持脊柱中立位。若必须起身,应先侧身,用双手支撑床面缓慢坐起,避免腰部突然发力。
恢复期:重建腰椎活动度
当疼痛缓解后,需逐步恢复腰椎活动能力,防止关节僵硬与肌肉萎缩。康复科会通过手法治疗松动腰关节,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简单拉伸。例如“猫式伸展”:跪姿于瑜伽垫上,双手与肩同宽,双膝与髋同宽,吸气时抬头塌腰,让腹部下沉,感受脊柱伸展;呼气时低头弓背,将背部拱至最高点,模拟猫咪伸懒腰的动作。每组15次,每日2组,可放松腰背部肌肉,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此外,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走、游泳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排出。游泳时,水的浮力可减轻腰椎负担,蛙泳的抬头呼吸动作还能锻炼颈部与腰背部肌肉协调性。但需注意避免蝶泳等过度扭转腰部的泳姿,防止二次损伤。
巩固期:强化核心肌群防复发
腰痛反复的根源常在于腰腹核心肌群无力,无法稳定脊柱。康复科会制定核心训练计划,重点锻炼深层肌肉。例如“腹式呼吸”:平躺屈膝,将右手放于腹部,左手放于胸部,吸气时用鼻子缓慢深吸,让腹部像气球一样鼓起,感受右手被顶起,同时左手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用嘴缩唇呼气,腹部缓慢收缩,感受右手下降。每组20次,每日3组,可激活膈肌与腹横肌,增强脊柱稳定性。
“单腿搭桥”也是经典动作:仰卧位,一条腿屈膝踩床,另一条腿伸直缓慢抬起,与床面呈45度,然后臀部发力将髋部抬起,使肩部、髋部、膝关节呈一条直线,保持5秒后缓慢放下。每侧10次,每日2组,可锻炼臀大肌与腰方肌,分担腰椎压力。
日常护腰:细节决定健康
科学护腰需融入日常生活。坐姿时,选择有靠背的椅子,在腰后垫薄枕,保持腰椎自然前凸;电脑屏幕与视线平齐,避免低头或扭转腰部。每坐40分钟起身活动,做“靠墙站”:后背紧贴墙壁,头部、肩部、臀部与脚跟均触墙,保持5分钟,帮助腰椎找回正确曲度。
搬重物时,切勿直接弯腰,应先蹲下,保持背部挺直,将重物贴近身体,用腿部力量站起。睡眠时,床垫不宜过软或过硬,平躺时手可伸入腰与床垫间隙,若能轻松放入一掌,说明支撑力合适。寒冷季节注意腰部保暖,可佩戴自发热护腰,避免肌肉受寒痉挛。
何时需就医?这些信号别忽视
若腰痛伴随以下症状,需立即前往康复科或骨科就诊——
下肢麻木或无力:可能提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需通过MRI明确压迫程度;
晨僵超过1小时:若早晨起床后腰部僵硬,活动后缓解,需排查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免疫疾病;
夜间痛醒: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常在夜间加重,需进行骨密度检测;
大小便失禁:提示马尾神经受压,属急症,需紧急处理。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