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静  单位:巨野县北城医院急诊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5-08-28
218

“医生,我爸突然说不出完整的话了,是不是中风了?”急诊室里这样的询问很常见。说话含糊、表达困难看似小事,实则可能是脑卒中的紧急信号。据统计,约30%的脑卒中患者首发症状包含言语障碍,这类患者后续出现肢体瘫痪的风险比单纯肢体症状者高2倍。及时识别干预,能大幅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一、警惕这些“危险信号”

脑卒中引发的言语问题分“构音障碍”和“失语症”,伴随典型症状且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构音障碍多见于脑梗死累及脑干或小脑者,表现为发音含糊、声调异常,如把“吃饭”说成“七饭”,喝水可能呛咳。失语症因大脑皮层语言中枢受损,表现为听不懂话、词不达意或叫不出物品名称,如把“杯子”说成“那个喝水的”。

除言语异常,脑卒中还有“FAST”体征:F(Face面部下垂)一侧嘴角歪斜,微笑不对称,鼓腮时患侧漏气;A(Arm肢体无力)单侧手臂抬举困难,平举时一侧下垂,握力减弱;S(Speech言语障碍)说话含糊、表达不完整,重复句子出错;T(Time及时就医)出现症状立即拨打120。此外,部分患者会突发头痛(尤其脑出血)、视物模糊、行走偏斜,老年人可能仅精神萎靡、反应迟钝,需警惕。

二、黄金时间窗内的急救关键

脑卒中救治与时间密切相关。脑梗死患者发病4.5小时内可静脉溶栓(如rtPA);6小时内部分适合机械取栓,能快速恢复血流,减少脑组织坏死。黄金时间窗内治疗的患者,近半数可恢复独立生活能力。

急救注意: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窒息,解开衣领腰带保持气道通畅,勿喂水喂药、拍打摇晃。若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心肺复苏。记录发病时间(精确到分钟),携带身份证、常用药和病历,为医生提供依据。记住“时间就是大脑”,每延误1分钟可能损失190万个神经细胞。

三、精准检查,明确病因

到医院后,医生会快速评估并安排检查:

头颅CT:首选检查,几分钟内区分脑梗死(6小时内可能不显影)和脑出血(立即显影),为治疗提供关键依据。

头颅MRI:对脑梗死更敏感,2小时内显病灶,但检查需30分钟左右,适用于病情稳定者。

血管检查:如颈动脉超声、头颈部CTA或MRA,可发现血管狭窄、斑块、血栓等,明确病因。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糖、凝血功能等,排除类似脑卒中疾病,评估治疗风险。

四、预防胜于治疗,从细节入手

脑卒中可防可控,需控制危险因素:

1.基础病管理:高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者130/80mmHg以下);糖尿病空腹血糖7.2mmol/L,糖化血红蛋白<7%;高血脂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1.8mmol/L。

2.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避二手烟;男性每日酒精不超25克,女性15克;多吃蔬菜(300-500克/日)、水果和全谷物,少吃高盐、高脂食物;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肥胖者可增加。

3.警惕高危因素:房颤患者需遵医嘱用抗凝药;颈动脉狭窄超70%且有症状者可能需手术;有家族史者更早筛查。

4.定期筛查:40岁以上每年查血压、血糖、血脂;50岁以上或高危者每2-3年做颈动脉超声;曾发生过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通常每 3-6 个月一次。

说话含糊背后可能隐藏着脑卒中的 “杀机”,但只要我们能准确识别信号、把握黄金急救时间、坚持科学预防,就能最大限度降低其危害。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脑卒中不是 “老年病”,近年来 30-50 岁的中青年患者占比逐年上升,多与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久坐不动等不良习惯相关。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才能为大脑筑起坚实防线,守护生命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