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南蓉  单位:江油市九〇三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15
504

儿童时期是机体免疫系统不断发育和完善的阶段,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导致发热。很多家长在孩子发烧时常常手足无措、焦虑不安,甚至做出一些不当的处理,反而加重了孩子的不适。其实,儿童发热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家长是否具备科学的护理常识。

一、正确认识儿童发烧

发烧,医学上称为“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常见症状。一般口腔温度超过37.5℃、腋温超过37.2℃、直肠温度超过38℃即可视为发热。儿童常见的发烧原因包括:

感染性因素:病毒性感冒、流感、咽炎、肺炎、肠胃炎等;疫苗接种反应:如接种某些疫苗后出现的短暂发热;非感染性原因:如风湿性疾病、热射病等。

需要强调的是,发烧本身并非疾病,而是一种身体对抗外来病原的免疫反应。适度的发热有助于提升免疫系统效率,抑制病原体繁殖。因此,家长不应“闻热色变”,也不能盲目追求“立刻退烧”。

二、科学降温,从容应对

当孩子发烧时,如何科学降温是关键。家长可根据孩子的体温和精神状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1. 物理降温:首选且安全

保持环境适宜:室温维持在20~24℃,避免过热或过冷,并保持空气流通。减少衣物:不要给孩子捂得太严,穿着应轻薄舒适,利于散热。温水擦浴:用温水(约32~35℃)擦拭孩子的颈部、腋窝、大腿根等大血管分布处,帮助降温。冷敷额头:可使用冷毛巾或冰袋敷额头,每次10~15分钟。 注意:酒精擦浴、冰水洗澡等不推荐,可能导致皮肤刺激甚至低温休克。

2. 药物退热:按需使用

当体温超过38.5℃或孩子明显不适时,可以酌情使用退热药。儿童常用退烧药有: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适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用药时应严格遵医嘱或说明书剂量,避免自行增加频次或混用不同退烧药。间隔时间一般为4~6小时,不可频繁交替使用。

三、护理要点:细致入微的照护

在发热过程中,良好的家庭护理能有效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以下几点尤为关键:

1. 多补充水分

发热会增加水分流失,容易引起脱水。鼓励孩子多喝水、淡盐水、米汤或稀释果汁,婴儿可适当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频次。

2. 观察精神状态

体温高低并非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唯一标准。应观察孩子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频繁哭闹、抽搐等表现。如有,应尽快就医。

3. 保持清淡饮食

发热时孩子胃口差属正常,不必强迫进食。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蛋羹等。避免油腻、辛辣及生冷食物。

4. 关注尿量和皮肤颜色

正常尿量、皮肤红润说明循环状况尚可。若孩子出现尿少、皮肤发灰或发紫,应提高警惕。

四、就医时机与注意事项

虽然大多数发热是病毒感染导致,经过护理可自行缓解,但部分情况需及时就医:

3个月以下婴儿体温≥38℃;发热持续超过3天,体温反复高于39℃;出现抽搐、呼吸急促、意识模糊、不能进食等严重症状;高热伴皮疹、呕吐、腹泻等不明原因全身症状;退热后反复发作,精神持续不振。

前往医院时,建议记录孩子发热起始时间、体温变化、用药情况等,便于医生判断病因。同时注意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五、预防为先,增强体质

预防胜于治疗。家长平时应注重孩子免疫力的培养,从以下方面入手:

保证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保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患病人群;定期接种疫苗,提高对常见病的抵抗力;适当户外运动,增强心肺功能与抵抗力。

六、结语

“儿童发烧护理,科学降温保健不慌张”,不仅是一句温柔的提醒,更是家长应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发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的应对方式。当我们了解发热背后的机制,学会科学护理与识别就诊信号,才能在孩子生病时真正做到从容不迫,给予他们最稳妥的支持与守护。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路上的“护航人”。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