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容  单位:中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预防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5-08-01
716

在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中,体液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但又极易导致患病的重要传播媒介。人体的血液、唾液、尿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若携带有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就可能在无形中将疾病传播给他人。因此,了解体液传播疾病的途径、风险以及预防措施,是日常防护和公共健康教育中的关键环节。

血液传播:高风险行为的隐形杀手

血液是体液传播中最为危险的途径之一。一些重大传染病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等,主要通过血液传播。这些病毒在血液中的含量高、传染性强,一旦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他人体内,就可能引发严重感染。常见的血液传播途径包括共用注射器、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具或美容器械(如纹身、穿耳、针灸)、输血安全问题、母婴传播、医务人员在操作中被污染针头刺伤等。此外,在献血或接受血液制品的过程中,若筛查不严,也存在疾病传播的隐患。 血液传播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旦暴露,潜伏期长,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预防血液传播的关键在于:严格避免共用针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注射或美容服务、所有输血环节需确保血液经过严格的病毒筛查、医护人员需加强个人防护,规范医疗操作,降低传播风险。

唾液与飞沫:日常接触中的隐秘传播

唾液虽然不像血液那样高风险,但在日常频繁的接触中,其传播作用不可低估。一些常见病原体,如腺病毒、流感病毒、新冠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都可能通过唾液传播。传播方式主要包括近距离讲话、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以及共用水杯、餐具、牙刷等间接传播。

如儿童之间亲密接触频繁,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容易成为唾液传播疾病的“桥梁”。此外,恋人间的接吻、家庭成员共用餐具等也可能造成病原体在人群中扩散。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病毒即便携带者没有明显症状,也可能通过唾液传播,如EB病毒在青少年中常引发“接吻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为了预防唾液和飞沫传播,建议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用公筷分餐、不共用牙具、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人群密集场所尽量佩戴口罩,特别是在有感冒、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也应加强传染病监测,及时隔离疑似病例,避免交叉传播。

生殖道与体液:性传播的隐性渠道

生殖道分泌物(如精液、阴道分泌液)是多种性传播疾病(STD)传播的重要介质。艾滋病、梅毒、淋病、人乳头瘤病毒(HPV)、生殖器疱疹、衣原体感染等性传播疾病,均可通过性接触传播。这种传播方式较为隐蔽,初期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容易被忽视,进而造成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不安全性行为是感染性传播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拥有多个性伴侣、缺乏防护措施、性行为年龄提前等,都显著提高了感染风险。性传播疾病不仅会影响生殖健康,还可能导致不孕不育、宫颈癌、肝炎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此外,孕妇还可通过体液将病原体传给胎儿,引发母婴传播,如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

预防性传播疾病的措施包括:正确使用避孕套、保持单一性伴侣、定期进行体检和性传播疾病筛查、接种HPV疫苗和乙肝疫苗。应针对青少年开展系统性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性健康意识。对于确诊患者,应及时接受治疗,并告知性伴侣,共同防控疾病传播。在社会层面,应加强性健康教育推广,消除对性病的污名,鼓励公众主动就诊与筛查,营造健康、负责任的性文化氛围。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