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乳腺癌在女性当中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近些年中,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其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且发病趋于年轻化。目前,综合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向,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但是
怎样治疗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合理选择,以下就和大家说一下乳腺癌的治疗原则及方案选择。
1、乳腺癌临床表现症状
1.1乳腺肿块
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多为单侧单发,质地较硬、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活动度差。
1.2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非哺乳期出现乳头异常溢液、可为血性、浆液性或者脓性,需要进一步行乳管镜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1.3皮肤改变
肿瘤侵犯乳房悬韧带后与皮肤粘连,出现酒窝征;癌细胞阻塞了真皮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形成皮肤卫星结节。
1.4乳头、乳晕异常
乳头可能出现回缩、凹陷、偏斜、乳晕皮肤可能发红、瘙痒、脱屑,甚至会出现湿疹样改变。
1.5腋窝淋巴结肿大
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
2、乳腺癌的治疗原则及方案选择
2.1手术治疗
·保乳手术:在不降低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单发肿瘤治疗(直径≤3cm,距乳晕≥2cm),保乳意愿强且能耐受术后放疗的早期患者,保乳术常为优先选择手术切除范围为肿瘤及肿瘤周围1~2cm的组织。术后能够保留适宜的乳房体积和良好的乳房外形。Ⅲ期(炎性乳腺癌除外)经新辅助化疗降期达到保留乳房标准的患者也可以慎重考虑,但是术后需常规进行放疗。
全乳房切除:肿瘤范围较大,已发展到腋尾部及胸大肌筋膜,全乳房切除术适用于原位癌、微小癌及年迈体弱不宜做根治术的患者。
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根治术切除范围包括整个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所有淋巴结。扩大根治术除上述范围外,还须切除胸廓内动静脉及周围的淋巴结。因切除范围太大,现已少用,但术后并发症较多,目前临床已极少应用。
改良根治术:相对于根治术,区别在于是否切除胸大肌和(或)胸小肌,因手术保留了胸肌,术后外观效果较好,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
2.2放疗
通常在乳房肿瘤切除术或乳房切除术后进行放疗,以杀灭残余的癌细胞。放疗还可用于治疗引起疼痛或其他症状的单个转移性肿瘤病灶。常与外科手术或化疗搭配使用,以减少肿瘤转移及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
2.3药物治疗
内分泌治疗:需根据患者绝经情况合理选择药物,主要是通过去除或阻断激素的作用,来达到阻止癌细胞生长的目的。与化疗相比,内分泌治疗具有疗效确切、毒性小、使用方便、无须住院、患者易于接受等优势,虽起效慢,但缓解期长,特别适合于激素受体(ER/PR)阳性的各期乳腺癌患者。
靶向治疗:是通过特异性干扰,进而阻断肿瘤生长的治疗手段。与化疗相比,其对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耐受性较好,适用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主要药物有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DM1、拉帕替尼、吡咯替尼等。根据病情不同,可分别与化疗联合或序贯,用于新辅助、辅助和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有时也可与内分泌药物联合使用。
化疗:化疗是通过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方法,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术后辅助治疗以及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化疗药物种类繁多,常用药物包括蒽环类、紫杉类、环磷酰胺等,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PD-1免疫治疗:目前主要用于三阴性乳腺癌,且多与化疗、靶向治疗联合使用,对于HR阳性/HER2阳性亚型,,需结合PD-L1表达等标志物评估。主要是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激活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由于癌细胞会产生可躲避免疫系统细胞的蛋白质,因此体内对抗疾病的免疫系统可能无法攻击癌细胞。免疫治疗正是通过干扰这一过程来发挥作用。
2.4中医治疗
中医常作为乳腺癌的辅助治疗手段,主要是通过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和体质,来减轻放疗、化疗以及内分泌治疗带来的各种副作用。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