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射病是一种严重的高温相关疾病,属于中暑的最严重形式,通常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暴露或剧烈运动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衡所引起。其核心特征是体温迅速升高(常超过40℃),伴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人们会出现如意识模糊、谵妄、昏迷,甚至休克。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和非劳力型,前者多见于高温环境中剧烈运动的年轻人,后者则更常发生在高温天气下体质较弱的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其病理机制涉及高湿引起的细胞损伤、炎症反应、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衰竭。
高温环境诱发
(一)高温环境:热射病的温床。每年夏季,酷暑难耐,高温天气成为人们最大的挑战,特别是在气温超过35℃、湿度较大的环境下,人体的散热能力会受到极大影响,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出汗和皮肤散热来调节体温,但当气温过高、空气湿度大时汗液难以蒸发,散热效率下降,体温可能不断攀升,如果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更容易因为体温调节失衡而出现热射病,因此炎炎夏日中人们要格外警惕高温环境的危害,避免在极端天气下长时间暴露。
(二)体温升高:身体的危险信号。热射病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体温迅速升高,甚至超过40℃,这是人体发出的严重警告,随着体温升高,患者会感到头晕、乏力、恶心,甚至出现意识模糊、胡言乱语,严重时可能直接昏迷,很多人误以为只是普通中暑,喝点水、休息一下就能缓解,殊不知一旦进人热射病阶段人体的调节能力已经失控,情况会急剧恶化,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降温可能会导致器官衰竭,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异常症状,要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并尽快就医。
(三)预防关键:远离高温危机。预防热射病,最重要的是减少高温环境的影响,人们需要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暴露,特别是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段高温时段,人们也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人,避免因出汗过多而导致脱水,使身体更难散热,人们可以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
这有助于汗液蒸发,提高散热效率。如果人们必须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或运动,一定要定时休息,可以选择阴凉或空调房降温,并随身携带防暑物品,如水、湿毛巾等,此外人们需要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户外活动,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热射病的风险,远离“高温杀手”的威胁。
体温异常升高
(一)体温失控:高温中的警报。在炎炎夏日,许多人都会出汗,但如果在高温环境下,身体的散热机制无法正常运作,体温就会迅速飙升,甚至超过40℃,这时候危险就来了 正常情况下人体会通过出汗和皮肤散热来维持体温稳定,但当外界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或者身体水分不足时,汗液难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无法散发出去,体温就会越来越高,很多人一开始可能只是感到闷热、头晕、乏力,但如果没有及时降温,情况可能会迅速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夏天在高温环境下活动时一定要警惕身体发出的“高温警报”,避免让体温失控。
(二)危险信号:高热带来的影响。当体温升高到40℃以上时,身体的正常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很多人会感到剧烈头痛、心跳加快、全身无力,甚至开始出现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更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意识,甚至出现抽搐,高温会影响大脑和神经系统使人变得反应迟钝、行为异常,甚至无法自行站立或行走,如果此时没有采取降温措施,体内的多个器官可能因高温损伤而出现衰竭,比如心脏、肝脏和肾脏功能下降,血液循环紊乱,甚至导致休克,这些症状不仅危险,还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加重,因此一旦发现有人出现类似症状,人们就要立刻采取降温措施,并尽快就医。
(三)快速降温:避免体温持续升高。面对热射病最关键的就是迅速降温,防止体温持续升高,为此人们要立即把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尽可能脱去多余的衣物,让身体散热,人们还可以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或者用冰袋敷在腋下、颈部等血管丰富的部位,以此帮助降温,如果条件允许人们可以用冷水浸泡身体,加速体温下降,同时人们需要保持患者的身体水分,如果患者能够清醒喝水,则应该补充凉白开或电解质水,防止脱水和电解质失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