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临床 > 术后发热:感染与中枢性高热区分
作者:何晓翠  单位:巴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  发布时间:2025-05-06
8

术后发热是一种多方面原因引起的术后不良情况,通常与感染、组织受损等情况有关,也有患者属于中枢性发热,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发热情况给予对症处理,下面对相关情况作科普:

术后发热的原因有哪些

⒈感染性因素。术后发热与感染性因素有关,一般来说,这方面问题和术后护理不当有关,或者有细菌侵入伤口,导致伤口出现不同程度感染,患者有持续性体温升高的情况。通常体温超过38℃,有红肿和疼痛等症状,或者伤口分泌物增多。

⒉非感染性因素。这方面情况相对复杂,通常手术创伤或者组织损伤可引起发热,手术操作引起的组织损伤会刺激机体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并造成身体发热,一般体温不超过38.5℃,但大多数患者可以在24小时内体温下降,不良情况能自行缓解。中枢性发热也是一种常见因素,主要是患者在接受神经外科手术后,发生中枢神经损伤,或者引起不同程度功能紊乱,致使患者持续性高热,这对患者身心恢复造成的危害大。

如何区分感染与中枢性高热

⒈病因方面。感染性高热的患者主要与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有关,病原体感染而造成肺炎或者切口感染等,也有患者尿路感染。而中枢性高热的患者多有颅脑损伤或者脑出血,也有患者存在肿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不同程度障碍,这方面情况反应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直接损伤。

⒉体温特点。感染性高热的患者体温波动相对较大,大多数患者会有寒战、出汗等情况。而中枢性高热的患者一般体温持续超过39℃,普通退热药物无法很好地降温。

⒊伴随症状。感染性高热主要有局部感染征象,比如切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或者患者咳嗽咳痰,如果泌尿系统感染则有尿频尿急等。也有患者出现全身反应,比如全身乏力或者寒战等,部分患者可有淋巴结肿大等情况。中枢性高热的患者常有神经系统症状,比如表现为意识障碍和抽搐,或者头痛明显,有呕吐症状。这种情况的患者通常无明确的感染源表现,患者不会出现伤口化脓,也不会有呼吸道症状。

感染与中枢性高热对应的处理方法

⒈感染性高热。⑴抗感染治疗。针对这种感染的患者通常要给予抗感染治疗,采用的药物有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要给患者选用敏感药物,注意检测病原体类型,如果患者是真菌感染,则使用抗真菌药物。⑵对症处理。感染性高热一般对症处理时,选择合理的退热药物,主要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减轻发热、缓解疼痛。此外,再为患者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比如给予静脉输液等。⑶物理降温。给患者用温水进行擦浴,保持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冷敷,通过大血管冷敷促患者降温。⑷支持治疗。为患者进行适量的营养支持,比如静脉营养支持,定期检测炎症因子,加强治疗效果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⒉中枢性高热。⑴给药治疗。中枢性高热主要是采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并对患者进行神经调节,改善脑血流,或者给予激素类药物,对顽固性高热有效处理。⑵物理降温。给患者使用冰帽保护脑组织,或者用酒精擦拭以促进体表散热,也可以进行体表冷敷散热。⑶病因治疗。根据患者的病因进行治疗,综合考量患者实际病况,比如脑出血患者要加强降颅压,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⑷支持治疗。及时为患者纠正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持续静脉补液,以防患者出现脱水。注意调节室温,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防止外界环境对患者体温造成较大影响。如果患者有意识障碍,可适当地给予镇静,并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感染与中枢性高热有多方面不同之处,术后发热的原因不同,则需要的处理方法与对策存在差异,通常要根据患者高热实况进行对症干预,为患者快速降温,保持生命体征稳定,帮助患者术后恢复。

(巴中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一病区)

何晓翠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链接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4-17
来源:柳州市中西医...
2025-04-17
来源:广西崇左市大...
2025-04-17
来源:南宁市第一人...
2025-04-17
来源:惠州市惠阳区...
2025-04-17
来源:1玉林市红十...
2025-05-08
来源:桂林市兴安县...
2025-05-08
来源:高唐县人民医...
2025-05-08
来源:广西柳钢医疗...
关注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