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夏季,孩子们最钟爱的季节,充满了游泳、嬉水、海滨度假……这些活动既凉爽又令人愉悦!然而,您是否了解?溺水是全球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而且悲剧往往在转瞬之间发生,悄无声息!
作为家长,我们的责任不仅在于让孩子享受快乐的时光,更在于保障他们的安全,教会他们自我防护。本篇科普文章依据《溺水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24年更新版》,以最实用的方式向您阐述:如何有效预防溺水?若不幸发生意外,应如何进行急救处理?
一、为什么溺水这么可怕?
很多家长以为,溺水时孩子会在水里扑腾、大喊救命,但其实真正的溺水往往是悄无声息的!真相是:溺水可能只是一瞬间的事!孩子可能头低在水里,腿不动,看起来像“趴着玩水”,其实已经呛水窒息。而溺水时,孩子无法呼救,因为呼吸道被水堵塞,连“救命”都喊不出来!
5岁以下儿童最容易在浴缸、水桶等小水域出事;10岁以上孩子则常在江河、野塘等危险水域遇险。
⚠️ 特别注意:
会游泳≠不会溺水!抽筋、体力不支、呛水、被水草缠住……都可能致命!
溺水后,大脑缺氧4-6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所以急救必须争分夺秒!
二、防溺水,家长必须做到的6件事!
1️⃣ 永远不要让孩子“独自玩水”!
浴缸、泳池、海边、河边……任何有水的地方,家长必须全程盯着,哪怕只是接个电话、拿个毛巾的几秒钟,都可能发生意外!不要依赖游泳圈、浮板,它们不是救生设备,孩子可能突然翻过去呛水!
2️⃣ 家里的小水域也要防!
浴缸、水桶、马桶、鱼缸都可能让孩子溺水,用完后应立刻倒掉水,如果家里有游泳池,必须安装围栏(至少1.2米高),并且锁好门。
3️⃣ 带孩子去正规游泳场所!
选择有救生员、水质达标、安全设施齐全的泳池或水上乐园。
去海边或江河边玩,一定要穿救生衣,并且只在浅水区活动!
4️⃣ 教会孩子游泳,但别以为会游泳就安全!
4岁以上可以学游泳,但必须选正规教练,重点学自救技能(比如如何浮起来、踩水)。
游泳前别吃太饱或太饿,避免抽筋;不要跳水或打闹,容易撞伤或呛水。
5️⃣ 远离“野生”水域!
河流、水塘、水库、工地积水坑,这些地方看起来很浅,其实可能有:暗流(突然被冲走)、淤泥(陷进去拔不出脚)、水草或渔网(缠住手脚)、水温过低(导致抽筋)。危险重重,所以如果孩子想去玩,一定要去正规泳池或水上乐园!
6️⃣ 学会急救,关键时刻能救命!
如果发现孩子溺水,记住“叫、伸、抛、划、游”五步法:
叫:大声呼救,吸引周围人帮忙。
伸:用长杆(如树枝、竹竿)让孩子抓住,不要直接跳下去救!
抛:抛救生圈、浮板等漂浮物,让孩子抱住。
划:如果会游泳,可以划过去拉孩子,从背后托起,防止被抱住。
游:不会游泳的家长,千万不要贸然下水,避免双双遇险!
三、如果孩子溺水了,急救步骤(家长必学!)
如果孩子溺水后没有呼吸或心跳,必须立即做心肺复苏(CPR)!
1️⃣ 快速把孩子拉上岸
不要浪费时间“控水”(倒挂、拍背),直接开始CPR!
2️⃣ 检查呼吸和心跳
轻拍肩膀,大声喊“你还好吗?”
如果孩子没反应、没呼吸或只有喘息,立刻开始CPR!
3️⃣ 心肺复苏(CPR)步骤
儿童(1岁以上)CPR:
按压位置:两乳头连线中间(胸骨下半段)。
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儿童)。
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按压与呼吸比例:30次按压 + 2次人工呼吸(捏住鼻子,嘴对嘴吹气)。
持续到孩子恢复呼吸或急救人员到达!
婴儿(1岁以下)CPR:
按压位置:两乳头连线下方,用两根手指按压。
按压深度:约4厘米。
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按压与呼吸比例:30次按压 + 2次人工呼吸(嘴对口鼻吹气)。
⚠️ 注意:
如果孩子只是呛水但有呼吸,让他侧卧,保持气道通畅,等待救援。
不要做“倒挂控水”,这会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反而更危险!
四、总结:防溺水,记住这3句话!
“盯紧!盯紧!再盯紧!” 玩水时家长必须全程看护,别分心!
“远离危险水域!” 别让孩子去江河、野塘、无人管理的泳池!
“学会急救!” 掌握心肺复苏(CPR),关键时刻能救命!
最后提醒: 暑假是溺水高发期,家长们一定要提高警惕!转发给其他家长,大家一起守护孩子的安全!
愿每个孩子都能快乐玩水,平安长大!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