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腺样体是什么?它在哪里?
很多家长可能听说过“扁桃体”,但对“腺样体”却不太熟悉。其实,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属于淋巴组织,主要作用是帮助身体抵抗细菌和病毒的入侵。
腺样体位于鼻腔后部、咽喉上方的位置,正常情况下,它在孩子2-6岁时会逐渐增大,到10岁左右开始萎缩,成年后基本退化。但如果腺样体过度肥大,就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二、腺样体肥大有哪些表现?
腺样体肥大在儿童中很常见,尤其是3-10岁的孩子。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症状,家长就要警惕了:
反复感冒、鼻塞。腺样体肥大会堵塞鼻腔,导致孩子长期鼻塞,只能用嘴呼吸。由于鼻腔无法正常过滤和加湿空气,孩子更容易感冒,甚至发展成慢性鼻炎、鼻窦炎。
睡觉打呼噜、张口呼吸。腺样体肥大会使气道变窄,孩子在睡觉时会出现打呼噜、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甚至憋醒的情况。长期用嘴呼吸还会影响面部发育,导致“腺样体面容“(牙齿不齐、上唇上翘、下颌后缩)。
频繁中耳炎、听力下降。腺样体紧邻耳咽管(连接鼻咽和中耳的通道),如果它过度肥大,可能压迫耳咽管,导致中耳积液,引发中耳炎。孩子可能会抱怨耳朵闷、听力下降,甚至影响语言发育。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由于夜间睡眠质量差,孩子白天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多动、情绪暴躁等问题,影响学习和生活。
三、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腺样体肥大?
如果孩子有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医生通常会采用以下方法诊断:
1.鼻咽镜检查:用细长的内窥镜观察腺样体大小。
2.X光或CT检查:评估腺样体堵塞气道的程度。
3.睡眠监测:如果怀疑睡眠呼吸暂停,可能需要进行睡眠监测。
四、腺样体肥大一定要手术吗?
很多家长一听到“手术“就紧张,其实并非所有腺样体肥大的孩子都需要手术。治疗方案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决定:
1.保守治疗(药物控制)
如果腺样体肥大程度较轻,医生可能会建议:(1)鼻喷激素(如糠酸莫米松)减轻炎症;(2)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缓解过敏性鼻炎;(3)抗生素(如合并细菌感染时使用);(4)生理盐水洗鼻,保持鼻腔清洁。
2.手术治疗(腺样体切除术)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1)腺样体堵塞严重,影响呼吸和睡眠;(2)反复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3)保守治疗无效,症状持续加重。
3.手术风险大吗?
腺样体切除是儿童常见手术,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时间短(约20-30分钟),创伤小,恢复快,大多数孩子术后1-2天就能正常饮食。
五、如何预防腺样体肥大?
1.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减少感冒。
2.控制过敏:如果孩子有过敏性鼻炎,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
3.保持鼻腔清洁: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4.避免二手烟:烟雾会刺激呼吸道,加重腺样体问题。
六、家长常见问题解答
1.腺样体肥大会自愈吗?部分孩子在10岁后腺样体会自然萎缩,但如果症状严重(如长期缺氧、听力受损),不建议等待自愈,应及时治疗。
2.手术后还会复发吗?腺样体切除后一般不会复发,但如果孩子仍有慢性鼻炎或过敏问题,可能需要继续管理。
3.腺样体面容能恢复吗?如果孩子已经出现牙齿或颌骨发育异常,可能需要正畸治疗,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总之,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问题,可能导致反复感冒、中耳炎、睡眠障碍等。家长要留心孩子的症状,早发现、早干预。是否需要手术,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评估。平时注意增强免疫力、控制过敏原,减少腺样体问题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