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后,虽然手术很成功,但术后还会出现腹胀等现象,对我们的术后恢复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我们要正视术后胀气的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通过促进排气的方式来缓解术后的不适感,帮助我们早期康复。在普外科术后应对腹胀时,我们需要采用什么方法呢?本文就普外科的术后腹胀应对措施进行了科普。
术后腹胀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胃肠道功能被抑制:在普外科手术过程中,因为麻醉或者侵入式手术操作等因素影响,会对我们的胃肠道正常蠕动造成阻碍,导致其中积聚比较多的气体以及液体,诱发腹胀等术后并发症。
吞咽空气:在手术过程中,一些患者会出现不自觉吞咽空气的情况,胃肠道内的气体增加,并诱发腹胀。
电解质紊乱:在普外科手术之后,患者们会在应激作用下出现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尤其是在钾离子缺乏后,胃肠道正常蠕动也会受到影响,这也是诱发腹胀的重要因素。
普外科术后腹胀的应对策略
早期活动:在术后24h要及时采取床上翻身和踝泵运动,根据手术的开展情况以及患者自己病情情况,术后48h后可以逐渐下床行走。通过适当活动的方式,能让肠蠕动恢复速度加快,减少肠麻痹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术后运动时要保障运动的适度,每天可以分3~4次,每次运动时间保持在5~10分钟左右,避免过量运动牵扯到伤口。通过早期运动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胃肠道负担,实现术后腹胀的良好控制。
饮食控制:在普外科手术结束后,为了减少日常饮食对胃肠道产生的负担,一般需要先保持流质饮食2~3天,随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为了减少腹胀情况发生,要尽量规避豆类与洋葱等产气食物,在补充蛋白质过程中减少对胃肠道造成的负担。饮食中要形成少吃多餐的良好用餐习惯,在前期食用米汤等半流质食物时,每次的进食量一般要控制在200毫升以内。需要注意的是,高糖高脂饮食会加重胃肠负担,增加术后腹胀的发生概率,因此在饮食中还需注意清淡和无刺激性,减少术后腹胀的发生。
腹部按摩:沿着结肠部位顺时针进行按摩,每日可以按摩2~3次,每次按摩时间保持在10分钟。在按摩过程中要保持手法的轻柔性,尽可能地避免手术切口部位的拉伤。针对术后腹胀症状,要将按摩的重点放在升结肠、横结肠与降结肠等部位。通过适度按摩方式对肠道的神经丛进行刺激,让肠内容物向下移动,实现快速排便和缓解腹胀的效果。通过规范科学的按摩,能让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得到明显提前,改善患者的术后预后效果。
药物辅助:对普外科术后腹胀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建议下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进行治疗,实现腹胀症状的快速缓解。常见药物包含有多潘立酮和莫沙必利等,在腹胀症状严重,上述药物无法缓解时,可以在医嘱下应用甘油灌肠剂进行治疗。治疗期间不得私自应用泻药,避免不当用药出现的电解质紊乱情况。一般术后腹胀无需进行特殊药物干预,其主要针对群体为肠蠕动明显减弱或者有肠梗阻风险的患者。
体位管理:在选择半卧位休息过程中,可以将膝关节保持在屈曲的状态下,减少不当体位对腹壁张力造成的影响。一般每隔2小时左右需要变化一次体位,尽可能减少长时间的仰卧情况。通过正当的体位能实现腹腔压力的有效控制,加快对腹内气体的吸收和排出速度,减少术后腹胀情况出现。
肛管排气:在常规治疗方法应用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应用肛管排气的方式,将腹部积聚的气体直接利用肛管排出体外,缓解患者的术后腹胀情况。在肛门排气方法应用中,需要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来进行操作,并要规范操作行为。
普外科手术结束后经常会出现腹胀情况,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因此我们还需做好腹胀情况的密切监控,并要采取对应的治疗或者控制措施,将腹胀所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实现术后的早日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