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黄斑——被名字耽误的“视觉CPU”
很多人听过色斑,却对黄斑很陌生。黄斑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位于我们眼睛视网膜中央
的一个直径约5毫米的微小区域。因其富含黄色素(叶黄素),医生在检查时看到的是个黄
色小点,故得此名。黄斑被誉为“视网膜的CPU”,一旦受损,即便眼球结构完好,也无法
呈现清晰图像。这小小的黄斑负责看细节(精细视觉,读书、认人脸)、看颜色(色觉识别)、
看正前方(中央视力),掌管90%的视觉敏感度。
病变时的求救信号
黄斑疾病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但是它也会在“生病”时偷偷给你发信号。
1.视物变形:直线变为波浪状,手机边框出现弯曲,地砖缝隙发生扭曲(此为最典型
症状)。
2.中央暗影:眼前出现黑团,中央区域有固定黑影,宛如墨水滴落在纸上的痕迹。
3.色觉异常:色彩变得灰暗,鲜艳的红花看起来如同褪色的旧照片。
4.视力骤降:视力突然下降,即使佩戴眼镜也无法清晰辨认手机上、书上的文字。
自我检测
研究表明,黄斑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都是相当重要的,有一种简便且有效的
黄斑自我检测工具,您可以在家中轻松操作。公认的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Grid)检测法是公认
的一种简便且有效的黄斑自我检测工具,手机保存阿姆斯勒网格图,单眼注视中心点,若网
格扭曲、缺失或发暗,您就需要48小时内就诊了。
自检步骤
保存一张阿姆斯勒方格表到您的手机。
戴上您的眼镜(无论是老花镜还是近视眼镜),确保处于光线充足的环境。
将方格表放置在距离脸部30-40厘米的位置。
遮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专注地注视表格中心的黑点。
仔细观察表格中的直线是否出现弯曲、模糊,或者是否存在暗点、缺失的区域。
重复上述步骤,检测另一只眼睛。若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直线扭曲、出现黑影或模糊区域,
请立即到医院眼底病专科就诊。
伤害黄斑的“真凶”
危险因素:1.年龄增长,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特别注意;
2.糖尿病患者;
3.户外工作者;
4.吸烟史者;
5.高度近视的人群;
6.黑暗中长时间玩手机。
如何预防黄斑病变
1.控制慢性病:积极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2.避免强光:户外阳光下佩戴太阳镜或太阳帽阻挡紫外线,为眼睛“撑伞”;
3.戒烟限酒;
4.多食用胡萝卜、菠菜、南瓜、青椒、绿花椰菜等深色蔬菜,这些蔬菜富含叶黄素和
玉米黄素,是黄斑的“天然防晒霜”;
5.避免高糖、高油、高盐饮食,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保持饮食多样化;
6.定期为黄斑“进行体检”: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隔1-2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包括眼底照相、OCT(光学相干断
层扫描)等项目,以便早期发现黄斑的细微变化;
50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底检查,特别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有相关家
族史的高危人群;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一旦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前往眼底病专科
就诊,切勿延误治疗。
护眼口诀记心中
晴天墨镜不离眼,绿色蔬菜餐餐见,
三高患者勤查眼,网格变形速就诊,
黄斑虽小却珍贵,守住光明在眼前。
黄斑,这颗被誉为眼睛中的“黄金宝石”,承载着我们感知世界的核心能力。它默默无
闻地工作一生,然而一旦受损,却难以再生。你的眼睛远比相机更为精密,而黄斑则是其中
最为珍贵的“镜头”。切莫等到“镜头”模糊时才追悔莫及——从今天起,保护好这仅1.5mm
的“视觉CPU”,戴上太阳镜,多吃蔬菜,共同守护我们美好的“视界”。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