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意外总是防不胜防,各种外伤随时可能发生。从简单的磕磕碰碰,到较为严重的摔伤、刺伤,这些突发状况不仅会给伤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因处理不当而引发更严重的后果。掌握扎实的外伤急救小知识,不仅能在紧急时刻减轻伤者痛苦,甚至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常见外伤的急救方法。
(一)擦伤:别小看小伤口,正确处理很重要
擦伤是日常最常见的外伤,多因皮肤和粗糙物体表面摩擦产生。别看擦伤好像不严重,要是处理不对,也容易感染,影响伤口愈合。
擦伤后,先清洗伤口。用生理盐水或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能把伤口表面的尘土、沙砾等脏东西冲掉,降低感染风险,冲洗3 - 5分钟,保证伤口洗净。清洗完,用碘伏消毒。碘伏刺激性小、消毒效果好,用棉签蘸取,从伤口中心向外环形涂抹,消毒范围超过伤口边缘1 - 2厘米 。
如果擦伤伤口较浅,在消毒后可涂抹一些具有消炎作用的药膏,如红霉素软膏等,然后用透气性良好的创可贴或无菌纱布进行包扎。包扎时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每天需更换创可贴或纱布,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若发现伤口有红肿、渗液等异常,应及时就医。
(二)割伤:迅速止血是关键,后续处理不马虎
被刀具、玻璃等锋利物品割伤也是常见的外伤。一旦割伤,首要任务是迅速止血。
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毛巾等按压伤口,适当用力,一般持续按压5 - 10分钟,大多数小伤口的出血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按压过程中尽量不要频繁松开查看,以免影响凝血效果。
止血后,仔细检查伤口的深度和大小。如果伤口较浅,出血已经停止,可按照擦伤的处理方法,清洗、消毒,包扎。但如果伤口较深,出血量大,或者有异物嵌入伤口,千万不要自行去除异物,以防大出血,先用干净纱布或毛巾简单包扎,然后尽快送往医院进行专业处理。送医途中,受伤部位抬高,使其高于心脏水平,这样可以减少出血。
(三)扭伤:早期处理很关键,恢复过程有讲究
扭伤常发生在脚踝、手腕这些关节部位,多因关节突然过度扭转或拉伸造成。扭伤后,早期正确处理对恢复很重要。
扭伤发生,应立刻停止活动,避免受伤关节再受力,加重损伤。抬高受伤部位,高于心脏,这样有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比如脚踝扭伤,可以找凳子坐下,把脚抬高放另一个凳子上。
扭伤24 - 48小时内,需要冷敷处理。冷敷可以让血管收缩,减轻充血、肿胀和疼痛。可以用冰袋、冷毛巾冷敷,每次15 - 20分钟,每1 - 2小时一次。注意别让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可以外包一层毛巾以防冻伤。48小时后,出血和肿胀基本得到控制,此时可以改成热敷。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淤血吸收和组织修复。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受伤部位,温度以温暖舒适为宜,每次15 - 20分钟,每天3 - 4次。如果扭伤较为严重,疼痛剧烈、关节活动受限、局部畸形,可能存在骨折或韧带撕裂,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接受相应治疗。
(四)烫伤:分秒必争降温度,科学处理保平安
烫伤通常由热水、热油、蒸汽等高温物质接触皮肤导致,烫伤后的紧急处理对减轻伤势至关重要。
烫伤发生,要立即让伤者脱离热源,避免二次烫伤。接着用大量流动凉水冲洗烫伤部位15 - 30分钟,快速带走热量,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疼痛和烫伤程度。
冲洗完结束后,要小心地脱去受伤部位的衣物。若衣物和皮肤粘连,不要强行撕扯,可以用剪刀小心剪开周围衣物,保留粘连部分,再用干净纱布或毛巾盖住伤口。
根据烫伤的程度,采取不同的后续处理方法。一度烫伤,表现为皮肤发红、疼痛,一般在冲洗后涂抹烫伤膏即可,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摩擦。二度烫伤,皮肤会出现水疱,此时不要自行挑破,以防感染。用干净的纱布覆盖伤口,及时前往医院,由医生进行专业处理。三度烫伤最为严重,皮肤会出现焦黑、碳化,伤者可能伴有休克。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在等待救援时,用干净床单或纱布覆盖伤口,注意保暖,避免伤者出现失温。
掌握外伤急救知识,就是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增添了一份安全保障。希望大家能将这些知识牢记于心,在面对突发外伤时,能够冷静、正确地处理,为伤者的康复争取宝贵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