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暖花开,阳光灿烂。人们脱去厚厚的冬装,走进原野,尽情地徜徉在绿树花丛中,享受着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景。然而就在这时很多过敏性疾病又来了,比如荨麻疹。荨麻疹中医又称为风疹、瘾疹,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以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15%~23%的人一生中至少会出现一次发病。症状表现为皮肤出现瘙痒性风团,突然发作,大小不等的水肿性斑块,边界清楚;皮损骤起骤落,剧烈瘙痒,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迹等特点;部分患者可有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或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其根据发病的周期,将荨麻疹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病程在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现代医学认为食物、药物、感染、吸入物、物理因素甚至精神因素等均与荨麻疹的发生密切相关。
预防:
简单说这个病就是一个过敏现象,避免接触过敏源才能减少疾病的诱发。
成人荨麻疹患者过敏原以吸入性过敏原更为常见。比如尘螨、花粉等,检出阳性率随年龄增大逐步升高,成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更多,所处的环境卫生也更复杂,更容易吸入引起荨麻疹,冬春季应加强吸入源性荨麻疹的预防。
儿童荨麻疹患者以食物性过敏原更为常见。比如:鸡蛋白、牛奶、花生检出阳性率在幼年组要高于成年组。幼年期消化系统相对不成熟,且牛奶、鸡蛋是幼年期的主要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更易于发生食物过敏有关。
西医治疗:
口服西药:代表药物为左西替利嗪。抗组胺药对过敏性疾病疗效稳定,可缓解风团、红斑、皮肤瘙痒等症状。左西替利嗪为第3代抗组胺药物,能够发挥长效作用,阻止组织胺、细胞H1受体的结合,具有改善皮肤瘙痒症状、抑制炎症细胞活动能力等多重作用,还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外用西药:代表药物炉甘石洗剂。该洗剂中的炉甘石有抗过敏、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既往常用于急性湿疹、慢性顽固性溃疡等疾病,兼有保护皮肤作用。使用方法为局部外用,用前摇匀,涂抹适量于患处,每天3~4次。
西药治疗的种类非常多,具体药物使用情况请咨询专业医师。
中医外治方法:
艾灸:将艾条点燃,放置于艾条专用灸盒的圆孔中,用大头针固定,使灸条前端燃烧部分跟灸盒底部有2~3厘米的距离。将灸盒放置患者脐部,使灸条的顶端燃烧部分对准腹部神阙穴,施灸20分钟,以灸至神阙穴周围的皮肤发红,患者自己感觉神阙穴附近深部组织发热且无局部皮肤灼烧和疼痛为度。需要防止皮肤灼伤。艾灸神阙穴的治疗每日1次。艾灸燃烧是具有独特的热力与红外线辐射作用,对穴处形成高浓药区,通过穴位和经络渗透到组织深部来调节人体各项机能。从而达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扶正祛邪等功效。
火罐:建议准备真空罐,没有烧伤风险。火罐治疗:患者仰卧位,根据患者形体年龄不同分别选取不同型号的罐具,用75%酒精将罐口常规消毒,抽吸罐内空气,使之吸附于神阙穴(肚脐部位)上,吸附力量不要太紧,适当即可,1次/日,10分/次,10次/疗程。拔罐能使病人皮肤毛细血管充血破裂以至自身溶血,从而产生组胺和类组胺物质,这种物质能刺激机体各器官功能,增强抗病力,促进血液循环,调理脏腑虚实。
推拿:充分暴露腹部,取神阙穴,自我按摩时肘部悬空,用手指指腹紧贴脐部,有节律的连续按压,同时作小幅度的旋转,对深部组织产生较强的振动按揉。注意按摩前需要剪短指甲,术中指腹与脐部的位置不能相对移动,以防损伤脐部皮肤。以3~5分钟为宜。自我按摩可力透深部组织,刺激强而不伤及表面皮肤,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抗病能力。
药浴:药浴处方:黄芪30g,桂枝20g,苦参、荆芥、地肤子、防风、大枣各12g,生姜、蛇床子、苍术各10g,甘草6g。
用法:共同煎煮约1000mL,待水温降到约40℃时浸泡双足或患处,大约20分钟,每日1次。足浴可以促使足部的涌泉、太冲、隐白、昆仑等诸多穴位受到热力刺激,促进人体血脉流通,调理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脉,强身健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