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而高热惊厥和异物卡喉这两种急症,尤其需要家长们高度重视。这两种情况一旦发生,每一秒都至关重要,在最初的 5 分钟内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往往能极大程度地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高热惊厥:又称热性惊厥,常见于6个月至5岁的孩子,在发热初期或体温快速上升期出现惊厥,且排除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他引发惊厥的急性病,既往也无无热惊厥史。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可能起关键作用。
· 表现症状:发作时,孩子可能会出现意识完全丧失,双眼凝视、斜视或上翻,头往后仰,面部肌肉及四肢抽搐,还可能出现皮肤青紫甚至呼吸暂停。
黄金 5 分钟处理方法:
保持镇定与安静:孩子惊厥发作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慌乱,禁止给孩子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因为此时孩子的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任何额外刺激都可能加重惊厥。
确保呼吸道通畅:将孩子平放在安全、平坦的地方,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 。这一步至关重要,如果分泌物或呕吐物堵塞气道,会导致孩子窒息,危及生命。比如在家庭中,可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轻轻擦拭口腔 。
进行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孩子的身体,重点擦拭颈部、腋窝、前侧大腿根部等血管丰富的部位 ,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帮助降低体温。若有冰袋或冰块,可裹上毛巾放在孩子额头,起到降温作用,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
记录惊厥情况:家长要迅速记录惊厥开始的时间、持续时长、发作时的表现,如抽搐部位、是否有呼吸暂停等 。这些信息对医生后续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例如,可以使用手机的计时功能和录像功能,准确记录相关情况 。
及时呼叫急救:如果惊厥持续时间超过 5 分钟仍未缓解,或者短时间内反复发作,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120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持续观察孩子的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
异物卡喉:异物卡喉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年幼的孩子,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将各种东西放入口中,且吞咽和咀嚼功能尚未完善,容易发生异物卡喉 。
判断方法:孩子突然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甚至不能发声、哭闹无声 ,很可能是异物卡喉。例如孩子在进食坚果、果冻等食物时,突然出现上述症状,就要高度怀疑异物卡喉 。
黄金 5 分钟处理方法:
1 岁以内婴儿:
背部叩击法:施救者将一只手的虎口托住婴儿的颈部和头部,保持头低脚高的位置,让婴儿趴在手臂上 。用另一只手的掌根部,在婴儿两侧肩胛骨连线的中间位置,用力叩击 5 次 。目的是通过冲击产生的力量,使异物排出。
胸部按压法:如果背部叩击后异物未排出,将婴儿小心转过,头朝上,仍保持头低脚高的姿势,用食指和中指两个手指,扣压婴儿乳头连线的中间位置,连续扣压 5 次 。重复上述背部叩击和胸部按压的动作,直到异物排出。
1 岁以上儿童:
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者站在儿童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离儿童约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 。让儿童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保持儿童身体前倾、头略低、嘴巴张开 。双臂环绕儿童腹部,一手握拳,拇指顶住儿童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手 。然后快速、有力地向内、向上冲击儿童腹部,每秒约 1 次 。通过这种方式,利用腹腔压力的突然增加,将异物从气道中冲出 。
鼓励咳嗽:如果儿童还有意识,且能咳嗽,应鼓励其用力咳嗽 。有时,通过孩子自身咳嗽产生的气流,能将卡在喉咙的异物咳出 。
检查口腔与呼吸:在进行急救操作的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儿童口腔内是否有异物排出 。如果异物排出,要确保其呼吸恢复正常。若异物未排出,且儿童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即先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按压位置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约为儿童胸部厚度的 1/3),然后进行 2 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时间约 1 秒,看到胸廓起伏即可),按照 30:2 的比例持续进行,直到儿童恢复自主呼吸、心跳,或者急救人员赶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