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峰  单位: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6-20
333

排便本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可有些人却长期被排便困难、大便干结等问题折磨,这就是慢性便秘。在中医看来,慢性便秘不只是肠道的问题,它和人体整体的气血、脏腑功能息息相关。接下来,就带你从中医视角,探寻慢性便秘的根源与调理之道。

一、中医眼中的慢性便秘

中医对慢性便秘的认识历史悠久,在古代医书中,它被称为 “大便难”“后不利” 等。中医判断慢性便秘,不单纯依据排便次数,更注重排便的过程和感受。一般来说,如果一周排便次数少于 3 次,且排便时感觉费力、大便干硬,甚至需要借助药物或外力才能排便,持续时间超过 6 个月,就可以被诊断为慢性便秘。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脏腑、经络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肠道负责传导糟粕,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但这一过程需要多个脏腑协同工作。一旦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就可能导致肠道传导失常,引发慢性便秘。

二、慢性便秘的根源探寻

1. 脾胃虚弱

脾胃被称为 “后天之本”,是人体消化吸收的关键。胃负责接收和初步消化食物,脾则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输送到全身。如果脾胃功能虚弱,食物的消化和传输就会变得缓慢。就像一台动力不足的机器,运转起来十分吃力。脾胃虚弱时,肠道蠕动也会减弱,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变得干硬,导致排便困难。饮食不规律、长期过度劳累、久病体虚等,都可能损伤脾胃,引发慢性便秘。

2. 肠道津亏

肠道需要足够的津液来滋润,才能保持正常的排便功能。津液就像肠道的 “润滑剂”,能让大便顺利排出。当身体内的津液不足时,肠道就会变得干燥。比如,长期吃辛辣、油腻、燥热的食物,会消耗体内的津液;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津液自然减少;还有一些疾病,如糖尿病,也会导致津液亏损。肠道津亏,大便失去滋润,就会干结如羊粪球,难以排出。

3. 肝气郁结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就像身体里的 “交通警察”,负责调节全身气机的运行。如果情绪长期不好,比如焦虑、抑郁、生气,就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时,气机不畅,肠道的传导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就好比道路拥堵,车辆无法顺利通行,大便在肠道内也难以顺畅排出。此外,肝气郁结还可能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进一步加重便秘症状。

4. 肾阳不足

肾为 “先天之本”,肾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在排便过程中,肾阳起着温煦推动的作用。肾阳充足,就像给肠道提供了温暖的 “小火炉”,能促进肠道蠕动。当肾阳不足时,肠道失去温煦,蠕动变得缓慢无力,大便就会在肠道内停滞不前。老年人肾阳逐渐衰退,或者久病伤肾、过度劳累等,都可能导致肾阳不足,引发慢性便秘。这种便秘往往表现为大便并不十分干结,但排便困难,同时还可能伴有手脚冰凉、腰膝酸软等症状。

三、中医调理慢性便秘之道

1. 中药调理

中医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辨证论治,开出个性化的中药方。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便秘,常用健脾益气的中药,如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等,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针对肠道津亏的情况,会选用滋阴润燥的药物,如生地、麦冬、玄参等,补充肠道津液;肝气郁结导致的便秘,常用疏肝理气的中药,如柴胡、白芍、枳壳等,调节气机;肾阳不足的患者,则会用温补肾阳的中药,如肉苁蓉、巴戟天、仙灵脾等,温暖肠道,促进排便。除了煎服中药,还有一些中成药也可用于调理慢性便秘,如麻仁润肠丸、苁蓉通便口服液等,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饮食调养

饮食在调理慢性便秘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芹菜、菠菜、西兰花等)、水果(苹果、香蕉、梨等)、全谷物(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膳食纤维就像肠道的 “清洁工”,能增加大便的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其次,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比如,蜂蜜有滋阴润燥、润肠通便的功效,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蜂蜜水,能有效缓解便秘;黑芝麻富含油脂,能滋润肠道,可将黑芝麻炒熟后磨成粉,每天吃一勺;酸奶含有益生菌,能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促进排便。

3.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中医调理方法。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开 2 寸(大约三横指)的位置,左右各一,它是大肠的募穴,按摩天枢穴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强大肠的传导功能。每天早晚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天枢穴,每次 10 - 15 分钟,力度以感觉微微酸胀为宜。

足三里穴也是调理便秘的常用穴位,它在膝盖下方,小腿外侧。按摩足三里穴能健脾和胃、通经活络,对脾胃虚弱引起的便秘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同样每天按压 10 - 15 分钟。

4. 生活方式调整

规律的生活作息对改善慢性便秘至关重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尽量在固定的时间去厕所,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在马桶上坐几分钟,培养排便反射。

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缓解慢性便秘。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肠道蠕动。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针对腹部的运动,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锻炼腹部肌肉,增加腹压,帮助排便。

慢性便秘虽然不是大病,但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从中医视角深入了解其根源,通过中药调理、饮食调养、穴位按摩和生活方式调整等多种方法综合调理,就能逐渐改善便秘症状,让肠道恢复健康,重拾顺畅排便的轻松与舒适。不过,如果便秘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一定要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