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霞  单位:渠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1
6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常年居高不下。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胃癌病例约40万,死亡人数超过30万,发病率居全球首位。更令人担忧的是,早期胃癌的治愈率可达90%以上,而一旦进入中晚期,5年生存率骤降至20%-30%。

许多人认为胃癌是“突然降临”的疾病,其实不然——它往往在体内“潜伏”多年,一步步发展而来。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胃癌的威胁完全可以大幅降低。那么,如何识别胃癌的早期信号?哪些人群是高危对象?我们又该如何预防?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一关乎生命健康的重要话题。

一、胃癌——隐匿的“胃部杀手”

胃癌的发生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就像一个狡猾的“敌人”,早期症状隐匿,甚至可能与普通胃病混淆,容易被忽视。

1.胃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早期胃癌可能毫无症状,也可能表现为轻微的消化不良,如:(1)上腹部不适或隐痛(饭后加重)。(2)食欲减退、早饱感(吃一点就饱)。(3)恶心、呕吐(尤其是呕吐物中带血丝)。(4)黑便或大便隐血阳性(提示消化道出血)。(5)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中晚期胃癌症状则更加明显,如持续剧烈腹痛、呕血、严重贫血、腹水等,但此时治疗难度已大幅增加。

2.哪些人容易得胃癌?

(1)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明确致病因素,长期感染可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最终可能癌变。(2)长期高盐、腌制饮食者:高盐食物会损伤胃黏膜,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是强致癌物。(3)有胃癌家族史者:遗传因素可能使患癌风险增加。(4)长期吸烟、酗酒者:烟草中的致癌物和酒精均可直接损伤胃黏膜。(5)胃病史患者(如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这些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胃癌。

二、早筛早诊——胃癌防治的关键

与大多数癌症一样,胃癌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发现的早晚。早期胃癌(病灶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通过胃镜下切除即可治愈,5年生存率可超过90%;而一旦进入进展期,即使手术联合化疗,5年生存率仍不足30%。

1.胃镜——发现早期胃癌的“金标准”

胃镜检查是目前筛查胃癌最可靠的方法。它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并通过活检确诊。建议高危人群每1-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普通人群40岁后也应至少做一次胃镜筛查。很多人对胃镜有恐惧心理,但随着“无痛胃镜”的普及,检查过程已变得舒适、安全。相比因延误诊断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一次胃镜检查的“小不适”显然是值得的。

2.其他辅助检查

(1)幽门螺杆菌检测:若阳性,建议根除治疗(可显著降低胃癌风险)。(2)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检测:可用于筛查胃黏膜萎缩情况。(3)大便隐血试验: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但阳性结果需进一步胃镜检查。

三、预防胃癌——从生活方式做起

1.根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主要诱因之一。通过规范的“四联疗法”(10-14天疗程),90%以上的患者可成功根除。建议高危人群、有症状者及胃癌家族史者主动筛查并治疗。

2.改善饮食习惯

(1)少吃高盐、腌制食品(如咸菜、腊肉、咸鱼)。(2)多吃新鲜蔬果(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3)避免暴饮暴食,规律饮食,减少胃黏膜损伤

3.戒烟限酒

(1)吸烟会增加胃癌风险,戒烟越早越好。(2)酒精会刺激胃黏膜,建议少喝或不喝烈性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4.管理胃病,定期复查

已有胃病(如胃炎、胃溃疡)者需积极治疗,并定期复查胃镜。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病变需重点监测。

5.保持健康的体重

肥胖与胃癌风险相关,尤其是“腹型肥胖”(腰围过大),可能通过慢性炎症促进癌变。

四、小结

胃癌是可以被战胜的。科学的筛查、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及时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早期胃癌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是主要的预警手段。高危人群切不可忽视检查,即便没有症状也应按时进行;而普通人群也应从现在开始,逐步培养更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预防胃癌的发生。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6-20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
2025-05-30
来源:百色市第二人...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4-01
来源:​广东省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