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群华  单位:北海市妇幼保健院  发布时间:2025-06-27
6

孩子睡觉鼾声如雷、不自觉张嘴呼吸,不仅影响睡眠质量,长期如此还可能影响面容发育与身体健康。很多家长带孩子检查后,才发现是腺样体肥大在作祟。在中医理论中,腺样体肥大并非单纯的局部病变,而是身体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

中医对腺样体肥大的认识

中医典籍中虽无“腺样体肥大”之名,但根据其打鼾、呼吸不畅等症状,可归属于“鼻窒”“鼾症”等范畴。从病因病机来看,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孩子“肺常不足”,卫外功能较弱,易受外邪侵袭,如风寒、风热之邪犯肺,导致肺气失宣,津液代谢失常,聚湿生痰;小儿又“脾常不足”,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油腻,会损伤脾胃运化功能,水湿内生,痰湿上犯,结聚于鼻咽部;此外,肾为先天之本,若孩子先天肾气不足,或久病及肾,肾不纳气,也会加重气道阻塞。痰湿、气滞、血瘀等病理产物长期积聚于腺样体,使其逐渐增生肥大,从而出现打鼾、张嘴呼吸等症状。

中医调理腺样体肥大的特色方法

中药内调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孩子具体症状、舌脉表现,将腺样体肥大分为不同证型调理。若孩子伴有鼻塞、流黄涕、咳嗽咽干,舌质红、苔薄黄,属肺经郁热型,以银翘马勃散加减清热宣肺、散结通窍,方中金银花、连翘解毒,马勃、射干利咽,辛夷、苍耳子通窍;若打鼾声重、鼻塞,鼻涕黏白、量多,食欲不振,舌苔白腻,为痰湿凝聚型,采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化痰渗湿,苏子、莱菔子、白芥子降气消痰;病程长、腺样体质地硬,面色晦暗,舌有瘀点瘀斑,为气滞血瘀型,以通窍活血汤化裁,桃仁、红花活血,当归、川芎行气,浙贝母、牡蛎软坚散结。

外治疗法

穴位贴敷:选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等药物,按一定比例研磨成粉,用生姜汁调成糊状,贴敷于天突穴(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大椎穴(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肺俞穴(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等穴位。一般贴敷2-4小时,根据孩子皮肤耐受情况调整时间,每隔2-3天贴敷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穴位贴敷可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温通经络,消散腺样体局部的痰湿瘀滞。

鼻部按摩:家长可每天给孩子进行鼻部按摩,用食指和中指指腹轻轻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每次按摩2-3分钟,以局部微微发热为度;还可按摩印堂穴(两眉中间)、鼻通穴(鼻唇沟上端尽处),能促进鼻部血液循环,通利鼻窍,缓解鼻塞、打鼾症状。

雾化吸入:采用具有清热利咽、化痰散结功效的中药进行雾化,如黄芩、薄荷、桔梗、僵蚕等,将中药煎取浓汁,通过雾化器转化为微小颗粒,直接作用于鼻咽部,使药物直达病所,减轻腺样体炎症,缓解水肿和增生。

小儿推拿

清肺经:无名指末节罗纹面为肺经,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肺经,每次推300-500次,可宣肺清热,改善肺部功能,减轻上呼吸道症状。

补脾经:拇指桡侧缘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脾经,每次推300-500次,能健脾益气,增强脾胃运化能力,减少痰湿生成。

揉丰隆穴: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处。用拇指指腹揉按该穴位,每次2-3分钟,每天1-2次。丰隆穴为化痰要穴,揉按此穴可祛湿化痰,消除腺样体肥大的病理基础。

捏脊:让孩子俯卧,家长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孩子的皮肤,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穴两旁,算作捏脊一遍,一般每次捏3-5遍。捏脊能调节阴阳、疏通经络、增强体质,提高孩子的抗病能力。

日常护理与注意事项

在腺样体肥大的调理过程中,日常护理与注意事项至关重要。饮食上,需严格规避冰淇淋、油炸食品、辣椒等生冷、油腻、辛辣食物,这些易损伤脾胃、加重痰湿;同时控制甜食摄入,因其易生痰助湿。建议多给孩子食用山药、薏米、百合等清淡易消化、健脾益肺的食物。因腺样体肥大的孩子呼吸道不畅、免疫力低,易受感冒侵扰,家长要随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流感高发季避免带其前往人员密集场所。睡眠时,帮助孩子养成侧卧睡姿,借助儿童专用侧卧睡枕,防止仰卧舌根后坠加重气道阻塞。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6-20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
2025-05-30
来源:百色市第二人...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4-01
来源:​广东省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