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勾春容  单位:射洪市中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15
55

从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到猴痘疫情局部暴发,新发传染病总能以 “突然袭击” 的姿态威胁公共健康。在这场与病毒的竞速战中,检验医学如同 “侦察兵”,凭借快速识别病原体、精准溯源传播链、实时监测疫情态势的能力,实现 “先声夺人”—— 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为防控策略筑牢根基,为挽救生命抢得时间。其 “制胜密码” 藏在技术储备、流程响应与协同联动的每一个环节。

技术筑基:精准识别的 “武器库”

核酸检测是早期识别的 “尖刀”。以新冠疫情为例,RT-PCR 技术通过靶向扩增病毒核酸,可在感染后 1-2 天内检出阳性,比抗体出现早 5-7 天,成为无症状感染者发现的关键。2022 年猴痘疫情中,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针对猴痘病毒的特异性基因片段设计引物,4 小时内即可明确诊断,避免了与水痘等疾病的混淆。更重要的是,快速核酸检测设备(如 POCT 检测仪)可实现 “采样即检测”,在机场、社区等现场场景发挥作用,打破实验室局限。

基因测序是溯源追踪的 “显微镜”。新发传染病暴发后,需迅速明确病原体来源与变异情况,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堪称核心工具。新冠病毒的 Alpha、Delta、Omicron 等变异株,均通过测序技术及时发现,为调整疫苗研发、防控策略提供了精准依据。2013 年 H7N9 禽流感疫情中,科研人员通过对患者标本、活禽市场环境标本的测序分析,快速锁定 “禽传人” 传播路径,为关闭活禽市场、切断传播链赢得了黄金时间。

流程破局:极速响应的 “流水线”

新发传染病的防控窗口期极短,检验要 “先声夺人”,离不开全流程的高效协同,从样本采集到结果上报形成 “无缝衔接” 的响应链条。

样本管理是 “第一道关卡”。规范的采样流程直接决定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新冠核酸检测需采用鼻咽拭子采集黏膜细胞,猴痘检测需采集皮疹渗出液,采样人员需经过严格培训,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 “假阴性”。同时,样本转运需符合生物安全规范,配备冷链设备与溯源标签,确保样本在 2-8℃环境下快速送达实验室,比如新冠疫情中建立的 “样本转运绿色通道”,实现城区内 1 小时送达、跨区域 4 小时送达。

结果上报是 “决策纽带”。检验结果需实时接入国家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实现 “阳性结果 1 小时内上报、阴性结果批量汇总”。新冠疫情中,这一系统让国家疾控部门实时掌握全国疫情分布,精准划定高风险区域;猴痘疫情中,通过结果联动流调,快速锁定密切接触者,实现 “早发现、早隔离”。

协同制胜:跨域联动的 “指挥网”

检验的 “先声夺人” 并非孤军奋战,而是与临床诊疗、疾病防控、科研攻关深度联动,形成 “检测 - 诊断 - 防控 - 研发” 的闭环体系。

与临床联动,实现 “早诊断、早治疗”。检验结果是临床诊断的核心依据:新冠疫情中,核酸阳性结合临床症状即可确诊,避免了因 “疑似病例” 延误治疗;H7N9 禽流感中,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后,临床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如奥司他韦),将重症率降低 30%。同时,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动态调整检测项目,比如重症新冠患者需同步检测炎症指标(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为治疗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与疾控联动,筑牢 “防扩散” 防线。检验数据为流调提供精准线索:通过对阳性样本的基因测序,可绘制病毒传播树,明确感染来源与传播链。新冠疫情中,某地通过测序发现一起聚集性疫情的病毒序列与外地输入病例高度同源,迅速锁定传播途径,避免疫情扩散;猴痘疫情中,通过对不同病例样本的测序比对,明确了 “人传人” 的传播特征,为制定隔离政策提供依据。此外,检验还参与 “主动监测”,比如在新冠疫情中对冷链食品、污水进行病毒检测,提前预警环境传播风险。

结语

检验医学通过 “技术精准识别、流程极速响应、跨域协同联动”,在这场赛跑中实现 “先声夺人”—— 它能在病原体未知时快速 “解码”,在疫情扩散前精准 “定位”,在防控决策中科学 “导航”。随着智能化检测设备(AI 辅助解读、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多组学技术(基因组 + 蛋白组联合检测)的发展,检验的 “侦察能力” 将持续升级。未来,这套 “先声夺人” 的检验体系,将成为守护公共健康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