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惠锋  单位:佛冈县中医院中医内科  发布时间:2025-10-14
132

在中医理论当中,脾胃并不是单纯的解剖器官,而是承载消化吸收、气血生化、气机升降等核心功能的重要器官。《黄帝内经》中提到:“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可见其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当前,受到快节奏生活和不良饮食的影响,脾胃虚弱成了很多人的亚健康状态,不仅容易引发乏力、便溏、腹胀,还可能导致免疫力降低,面色萎黄。

中医对脾胃功能的核心认知

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气血津液虽然依赖先天肾精,但更多地需要脾胃运化。脾主运化,将食物精微转化为气血后输散到全身,同时排出水湿。胃主“受纳腐熟”,接收并初步消化食物,为脾运化提供原料。脾胃虚弱则气血生成不足,容易导致身体失养,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气机升降枢纽:脾胃是调节气机升降的关键点,脾主升清,将精微物质向上输送到心肺,胃主降浊,将食物向下传导排出。脾胃虚弱的时候,“升清”无力容易导致头晕、腹胀;降浊不畅,可能引发便秘、反酸,进一步加重脏腑紊乱。

“脾胃虚弱”的常见成因

(一)饮食不节

饮食是影响脾胃的重要原因,暴饮暴食会损伤胃气;生冷的食物会凝滞脾胃阳气,导致脾阳不足;辛辣油腻的食物容易滋生湿热,阻碍运化;另外,饮食不规律打乱脾胃节律,也容易导致胃气虚弱。

(二)情志失调

中医有“思伤脾”之说,长期焦虑、思虑会导致气机郁滞,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主“思”,过度忧虑会导致脾气机停滞,无法正常地升清降浊,出现食少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比如熬夜工作、精神紧张的人容易伴随大便不成形、食欲不振。

(三)劳逸失度

长期体力劳动或脑力过度消耗正气,脾胃作为气血生化之源首当其冲,运化能力会减弱。另外,久坐不动也伤脾,缺乏运动会导致气血不畅,脾运化失常。

(四)先天与久病因素

早产儿、婴幼儿喂养不当,先天脾胃功能较弱,成年以后不养护容易反复腹泻、消化不良。久病初愈或患有慢性疾病,长期耗伤正气,脾胃功能会被抑制。

“脾胃虚弱”的分型与典型表现

(一)脾气虚

这类患者的症状主要是食后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薄,且伴随面色萎黄、少气懒言、精神不振、全身乏力;部分人有久站后腰酸、腹部坠胀等轻度症状,脉细弱、舌淡苔白,没有明显的寒热倾向。

(二)脾阳虚

这类患者多因脾气虚发展或过食生冷食物所致,主要表现为腹胀、食少、便溏,还伴随畏寒怕冷;吃生冷食物会腹泻、腹痛,伴随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脉沉迟无力、苔白滑、舌淡胖等症状。

(三)脾胃气虚

这类患者是脾气虚与胃气虚叠加,除了运化无力外,食欲不振比较明显,甚至会伴随胃脘隐痛、恶心、反酸、嗳气、呃逆等症状,主要表现为脉虚弱、舌淡苔白薄。

(四)脾肾阳虚

这个阶段已经比较严重,由于阳虚长期未得到调理而损伤了肾阳,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畏寒、夜尿增多、腰膝酸软。男性可能阳痿、早泄,女性可能宫寒、痛经、月经推迟。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脾胃虚弱”的中医调理方法

(一)饮食调理

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莲子、南瓜、山药、小米等健脾温性食物,避免生冷,夏季少喝冷饮,水果可以温热之后再吃。每餐以七八分饱为宜,规律三餐,并减少辛辣、刺激、油腻、甜腻等食物的摄入。

(二)情志调节

可以通过听音乐、瑜伽、散步、冥想等方式减轻焦虑感。肝气郁结容易加重虚弱,可以按压太冲穴(每次3~5分钟)来疏肝理气。此外,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晚上11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

(三)运动调理

可以选择太极拳、慢跑、散步等运动,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运化,建议每次运动30分钟,一周3~5次,并避免剧烈运动。饭后散步10~15分钟,可以有效减少反酸、腹胀。

(四)辨证施治

症状明显的患者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气虚用“四君子汤”,脾阳虚用“附子理中丸”,脾胃气虚用“香砂六君子汤”,脾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需按需加减;可以选择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一次15~20分钟,一周2~3次,也可以顺时针按摩腹部,按揉脾俞穴。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