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南梅  单位:安徽工业大学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1
2133

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当高温持续“霸屏”,一种隐匿却凶险的疾病——中暑(特别是其最严重形式:热射病)的威胁急剧攀升。已有研究表明,热射病如不及时救治,死亡率高达50%-80%,即使幸存,也可能面临永久性脑损伤、肝肾衰竭等严重后果。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我们每个人在酷暑下都可能面临的真实健康危机。

一、什么是中暑?

中暑绝非简单的“太热不舒服”,它是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体温调节中枢失控、汗腺功能衰竭、水和电解质大量丢失后引发的一系列危及生命的病理状态。中暑通常悄然发生,先兆是头晕眼花、口渴多汗、四肢无力等。若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升至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淋漓、皮肤灼热、脉搏加快、恶心呕吐,则表明发生了轻度中暑。当体温飙升超过40℃,出现了意识模糊、胡言乱语、抽搐惊厥、昏迷等特征时,表明发生了重度中暑(热射病)。

二、中暑如何急救?

发现中暑患者,牢记“降温第一,立即送医”原则,摒弃一切无效操作,如掐人中、盲目喂药、灌大量白水等。立即启动“五步急救法”:

第一步:火速脱离热源。以最快速度将患者转移到树荫下、有空调或风扇的室内。立即解开或脱去其多余、紧身的衣物,尤其是金属饰品。

第二步:实施快速降温。可用大量冷水反复喷洒、浇淋患者全身皮肤,同时,将浸透冷水的湿毛巾、包裹薄布的冰袋覆盖在患者头颈部、双侧腋下、大腿根部,持续用风扇或空调冷风对着患者吹,最大限度促进蒸发和对流散热。

第三步:动态监测与唤醒。持续呼唤患者名字,判断其意识状态。每5-10分钟测量一次体温,直至降至安全范围。若发生抽搐,轻轻保护其肢体,防止碰撞硬物受伤,切勿强行按压或往嘴里塞东西。

第四步:谨慎补充液体。仅当患者意识清醒且能自主吞咽时,可少量、多次给予含电解质的清凉饮品。禁止给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强行灌水,极易导致呛咳窒息。若患者呕吐频繁或意识障碍,禁止口服任何东西,等待专业医疗人员处理静脉补液。

第五步:紧急呼救与专业转运。在实施降温的同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清晰告知患者的体温、意识状态、已采取的急救措施等情况。

三、如何预防中暑?

预防中暑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意周边环境。居家中,高温时段关闭向阳门窗,拉好遮光窗帘。善用空调、风扇。老人、儿童尤其需要凉爽环境。出行时,避免在10:00-16:00高温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确需外出,务必戴宽檐帽、太阳镜,使用高倍防晒霜,行走于阴凉处。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必须落实高温作业防护,提供通风良好的休息场所、充足的清凉饮料,合理安排作息,实施高温时段轮换作业。

二是科学补水。主动、规律饮水,不要等口渴才喝。高温下或活动时,每小时应主动补充250-500ml水。合理选择饮品,首选白开水、淡茶水;大量出汗时,及时补充含电解质饮品,如运动饮料、淡盐水、绿豆汤等,防止低钠血症。

三是调整生活方式。多食西瓜、黄瓜、番茄等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水分。避免高油高脂难消化食物增加身体负担。保证睡眠质量,避免熬夜,增强身体耐热能力。在凉爽时段进行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提高耐热能力,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

中暑,特别是热射病,是一场与高温争夺生命的赛跑。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快速降温、紧急送医”——是挽救生命的唯一钥匙。而全面的预防策略,则是我们构筑在高温前最坚实的防线。当热浪滚滚而来,请将这份关乎生死的知识牢记于心,传播给身边人。唯有认知清晰、行动果断,我们才能在炎炎夏日,守护住每一份珍贵的生命清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
2025-06-20
来源:娄底市中心医...
2025-08-01
来源:云浮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