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前,医生总会和您聊聊“麻醉方案”,提到“全麻”“局麻”“半麻”这些词时,您是不是有点疑问和紧张?别担心,麻醉护士这就来帮您拆解这份手术麻醉“菜单”,搞懂它们的区别,术前心里更有底
一、全麻:睡一觉醒来手术就结束了
关键词:全程“无记忆”“无痛”
全麻就像给身体按下“暂停键”,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让您在手术中完全失去意识、痛觉和自主活动能力,就像美美的睡了一觉,醒后手术就做好了,对手术过程毫无记忆。
适合哪些手术?
- 大型手术:比如开胸、开腹手术;
- 时间较长的手术:需要患者长时间保持不动,避免术中躁动影响操作;
- 精细手术:如脑部、眼科手术,要求患者绝对安静;
- 儿童或无法配合的患者:通过全麻避免手术中哭闹或乱动。
麻醉护士的“贴心提醒”:
- 全麻术前6小时禁食、2小时禁水,避免麻醉中呕吐导致误吸;
- 醒来后可能会有点喉咙痛(是因为术中插了气管导管可能会导致气道粘膜受损)或轻微恶心,这是正常反应,休息后会缓解;
- 术后24小时内别开车、做精细操作,麻醉药完全代谢需要时间。
二、局麻:只“麻”手术部位,全程清醒不遭罪
关键词:局部无痛,意识清醒
局麻是把麻醉药直接注射在手术部位的皮肤或黏膜下,让局部神经暂时“休眠”,只有手术区域失去痛觉,身体其他部位完全正常,您全程清醒,甚至能和医生护士聊天,听听音乐。
适合哪些手术?
- 小型浅表手术:比如脂肪瘤切除、外伤缝合、拔牙、皮肤囊肿切除;
- 微创检查:如胃镜、肠镜(局部黏膜麻醉)、激光治疗等。
麻醉护士的“贴心提醒”:
- 局麻注射时可能会有轻微胀痛,就像平时打针一样,几秒钟就过去;
- 手术中虽然不痛,但可能会感觉到医生操作的“牵拉感”(比如缝合时皮肤被拉动),不用紧张;
- 术后麻醉效果会在1-2小时后消退,伤口可能会有点轻微疼痛,感觉疼痛厉害可以适当吃颗止痛药,一般不需要强力止痛药。
三、半麻:下半身“睡着”,上半身清醒
关键词:半身无痛,清醒可控
半麻其实是“椎管内麻醉”的俗称,最常见的是“腰麻”和“硬膜外麻醉”。麻醉医生会在您后背脊柱间隙注射麻醉药,阻断下半身的神经传导,让腰部以下失去痛觉和运动能力,但上半身清醒,能听到医生说话。
适合哪些手术?
- 下腹部手术:如剖腹产、疝气手术;
- 下肢与会阴部手术:骨折复位、关节置换、肛周脓肿切开、痔疮手术等;
- 产妇分娩:无痛分娩就是通过硬膜外麻醉实现的。
麻醉护士的“贴心提醒”:
- 打半麻时需要您侧躺屈膝,像“虾米”一样弓起后背,保持不动才能精准穿刺注射;
- 麻醉后可能会感觉腿发麻、变重,这是正常现象,别害怕;
- 术后6-8小时要平卧,避免抬头或下床,防止头痛(少数人头疼可能因脑脊液轻微渗漏引起);
- 排尿可能会暂时受影响,医生会为您插尿管帮助排尿,别担心,麻醉消退后会恢复正常排尿。
选哪种麻醉,谁说了算?
麻醉方案可不是“自己下单”这么容易,而是医生根据手术类型、部位、大小,结合您的年龄、身体状况(如心脏病、高血压)、是否有过敏史 等综合判断的。
手术麻醉就像手术的“安全盾牌”,麻醉医生和护士会全程守护在您身边,根据你的情况制定最适合的方案。如果有疑问,术前一定要和医护人员沟通,放宽心,相信专业团队会让你安全度过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