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宝英  单位: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15
308

在我们就医或体检时通常会进行尿常规检验,它是一项基础检验项目,然而意义却十分重大。尿常规检验就像是镜子一样可以反映出人体的肾脏、泌尿系统等多个重要器官的健康状况,同时还可为肝胆疾病以及糖尿病等早期筛查提供重要线索。然而很多人在拿到尿常规化验单时面对着密密麻麻的数值和专业术语都会感到十分困惑,其实只要掌握尿常规化验单中的一些关键指标解读方法便能够轻松看懂尿常规化验单。

看尿液外观

可以首先检查一下尿液外观这一项,它是尿常规中最为直观的一项,判断指标主要有颜色与透明度。在正常状态下新鲜尿液的颜色呈现为淡黄色或深黄色,原因是尿液内含有一定的尿色素,尿液的颜色深浅会受到日常饮水量的影响。比如喝水较多,那么尿液被稀释,因此颜色变浅。而透明度一般为清澈透明状态,在放置一段时间后略有轻度浑浊,这是因为尿液内溶质析出所引起的。然而若尿液颜色异常就要高度警惕了,若尿液呈现洗肉水样或呈现红色,这些极有可能是泌尿系统出血的表现,如肾结石、肾炎以及尿路感染等,而某些药物应用或吃了红色食物也可能出现该情况。尿液如果呈现为浓茶色或者深茶色,这可能与肝胆疾病有关,如胆道梗阻、肝炎等。若尿液呈现为乳白色,则一般与肾盂肾炎、丝虫病等诱发的乳糜尿有关,亦或是尿液内磷酸盐结晶过多而引起的。在尿液的透明度方面,新鲜尿液如有明显的浑浊,这主要与尿液内的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结晶物质等有关

关注关键化学指标

尿常规化验单中的化学指标是评估身体是否异常的核心指标,例如尿比重、酸碱度、尿蛋白、尿糖、尿酮体以及尿胆红素等,上述指标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复杂,然而记住其参考范围以及异常提示便能够轻松了解健康状况。

尿比重(SG):尿比重是对肾脏浓缩与稀释功能进行评估的主要指标,其正常范围为1.01~1.03,若尿比重高出该范围表明尿液浓缩,一般与饮水量太少、大量出汗有关,而糖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以及脱水等也可能导致该情况。而尿比重降低提示尿液稀释,一般与大量饮水有关,也可能与慢性肾小球肾炎、尿崩症以及肾功能衰竭等有关。

酸碱度(PH值):尿液PH值能够反映尿液酸碱程度,正常范围是4.5~8.0,大部分人的尿液呈现弱酸性,pH值为5.5~6.5,而高蛋白饮食会导致尿液偏酸性,蔬菜水果吃得过多会出现尿液偏碱性的情况,而酸中毒、痛风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可导致尿液pH值降低,碱中毒、肾盂肾炎、尿路感染等可能导致尿液pH值升高。

尿蛋白(PRO):在正常状态下人体尿液内的蛋白质含量极少,化验单上可显示阴性(-),若尿蛋白阳性(+)则表示肾脏受损,且加号越多受损情况越严重,持续性的尿蛋白阳性一般与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等有关。

尿糖(GLU):正常状态下尿液内是不含葡萄糖的,所以尿糖的结果应为阴性(-),一旦尿糖阳性(+),则可能与糖尿病有关,而某些生理因素也可导致尿糖短暂阳性,如摄入大量糖分、服用某些药物。

尿沉渣镜检

除了观察化学指标外,尿沉渣镜检也是尿常规化验单中的重要项目,利用显微镜可对尿液内红细胞、白细胞等有形成分的数量进行观察,可以为疾病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首先是红细胞(RBC),在正常状态下尿液内的红细胞数量极少,正常范围是0~5个/高倍视野(HPF),若数量超过该范围则被称为镜下血尿,一般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疾病、肾脏疾病等有关。白细胞(WBC)的参考范围是0~5个/高倍视野镜(HPF),若超过该数值则称为镜下脓尿,一般与泌尿系统炎症有关,如尿道炎、肾盂肾炎以及膀胱炎等。其次是管型,这是肾脏病变的一个特殊信号,管型是人体尿液内蛋白质以及细胞等成分,在肾小管中凝固之后所形成的特殊结构,正常状态下尿液内是不含管型的或仅有少量透明管型,若尿液内出现管型一般与肾损伤、肾盂肾炎等有关。最后是结晶,尿液内偶尔可有少量结晶,如果结晶数量较多,则可能与结石形成有关。

尿常规化验单虽然看起来比较复杂,然而只要通过掌握外观、化学指标以及尿沉渣镜检这些核心内容,便能够轻松读懂尿常规化验单,解读尿液健康信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