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文文  单位: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5
360

心脏骤停是悬在每个人头顶的“隐形利剑”。据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超54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人因此倒下。而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黄金4分钟是唯一的生存窗口——每延迟1分钟抢救,存活率下降7%~10%。幸运的是,掌握基础心肺复苏(CPR)技能,普通人也能在关键时刻成为“生命摆渡人”。本文将用清晰步骤拆解CPR操作,助您轻松掌握这项“救命绝技”。

黄金4分钟的真相

心脏骤停后,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极限仅为4~6分钟。超过这个时间,脑细胞将发生不可逆死亡,即使抢救成功,患者也可能留下严重后遗症。而现实中,急救车平均到达时间往往超过10分钟。因此,第一时间由目击者实施CPR,是维持患者血液循环、争取专业救援时间的唯一途径。

3步快速判断是否需要心肺复苏

遇到有人突然倒地,请按以下步骤确认:

轻拍重唤:双手轻拍患者双肩,大声询问“你怎么了?”观察是否有反应;

观察呼吸:俯身贴近患者口鼻,感受气流并观察胸廓起伏。若呼吸异常(如喘息样呼吸、无呼吸),立即启动CPR;

触摸脉搏(非必须):非专业人员可省略此步骤,优先开始按压;

关键提醒:切勿因犹豫或反复确认而浪费时间。

心肺复苏四步实操指南

第一步:确保环境安全,摆正体位

迅速评估周围环境(如火灾、触电风险),确保自身安全。

将患者平放于硬质地面(避免软床或沙发),解开衣物,暴露胸部。

第二步:呼叫急救并寻找AED

立即拨打120,清晰告知地点和患者情况(如“XX商场1楼,中年男性无反应无呼吸”)。

派旁人寻找附近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若无人协助,则优先开始CPR,2分钟后再暂停取AED。

第三步:胸外按压——用“力度+节奏”打通生命通道

定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下半部)。

姿势:施救者跪于患者一侧,双手重叠,十指相扣,掌根紧贴胸壁。手臂伸直,利用上半身重量垂直下压,避免弯曲手肘。

深度与频率:成人按压深度5~6厘米(约身份证宽度)。频率100~120次/分钟,可默念“01、02……30”计数,或跟随《最炫民族风》节奏(每句歌词对应一次按压)。

持续按压: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避免中断(中断时间需<10秒)。

第四步:人工呼吸(建议掌握,但非强制)

若接受过培训且愿意操作:

开放气道:一手压额头,另一手抬下巴,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地面。

捏鼻吹气:正常吸气后完全包住患者口部,缓慢吹气1秒,观察胸廓起伏。

按压与通气比: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即30:2循环)。

简化版操作:若不愿或无法人工呼吸,可仅持续胸外按压(称为“单纯胸外按压CPR”),研究显示其效果与标准CPR无显著差异。

AED使用,电击除颤是关键

当AED到达后:开启设备:按语音提示操作,撕开电极片包装。

贴电极片:一片贴在右上胸壁(锁骨下方),另一片贴在左下胸壁(腋前线第5肋间)。

分析心律:确保无人接触患者,AED会自动分析是否需要电击。

电击除颤:若提示需要电击,按下按钮后立即继续CPR(从胸外按压重新开始)。

关键提醒:AED会语音指导每一步操作,无需担心误用。

这些误区可能致命

误区1:“没受过培训不敢做”

事实:任何尝试都比不作为好!即使操作不完全标准,持续按压也能维持25%~30%的正常血液循环。

误区2:“怕按断肋骨不敢用力”

事实:肋骨骨折是复苏常见并发症,但生存者更关注生命延续。研究显示,按压深度不足的危害远大于骨折风险。

误区3:“心脏骤停等于死亡,救不活”

事实:及时CPR可使1/3患者恢复自主循环,结合AED除颤,生存率可提升至50%~70%。

让救命技能触手可及

参加急救培训:红十字会、医院或社区常开设免费课程,通过模拟人练习可大幅提升实操信心。

了解AED分布:商场、地铁站、机场等公共场所均配备AED,提前熟悉位置可节省抢救时间。

传播急救知识:向家人、同事普及CPR,形成“第一目击者网络”,让更多生命得到及时救助。

结语

心脏骤停从不预告,但我们可以为生命多准备一份希望。掌握心肺复苏,不仅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保护,更是对陌生人的善意承诺。记住:您今天的每一次练习,都可能成为他人明天的曙光。转发本文,让更多人加入“救命英雄”行列,共同守护每一个珍贵的心跳。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