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尿毒症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期阶段,意味着肾脏功能基本丧失,无法正常过滤代谢废物和调节体内平衡。透析成为维持尿毒症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而透析期间的科学护理,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接下来,将从多个关键方面详细介绍尿毒症患者透析期间的护理方法。
一、把控摄入,维持平衡
透析患者的饮食需要严格把控,以维持体内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营养均衡。首先,要控制水分摄入,透析期间体重增长应控制在干体重的3%-5%以内,避免因水分过多导致水肿、高血压,甚至心力衰竭。患者可通过测量体重来估算饮水量,一般每天饮水量为前一天尿量加500毫升。同时,限制钠盐摄入,每天不超过3克,少吃咸菜、腊肉等高盐食物,防止水钠潴留。
蛋白质摄入方面,透析会导致部分蛋白质丢失,患者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类、豆类及豆制品等,每天摄入量为1.0-1.2克/千克体重,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修复。但要注意避免食用植物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如花生、核桃等,因其含有的非必需氨基酸较多,会增加肾脏代谢负担。此外,还需控制钾、磷的摄入,少吃香蕉、橙子、土豆等高钾食物,以及动物内脏、坚果、碳酸饮料等高磷食物,防止出现高钾血症、高磷血症等并发症。
二、精心呵护,保障透析
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分为动静脉内瘘和中心静脉导管两种,护理好血管通路对顺利透析至关重要。对于动静脉内瘘患者,要保持内瘘侧肢体清洁干燥,避免受压、碰撞,睡觉时不要压迫内瘘侧肢体,穿衣服时选择宽松衣物,避免佩戴过紧的手表或首饰。每天触摸内瘘部位,感受有无震颤,听有无血管杂音,若震颤减弱或消失、杂音异常,应立即就医。透析前,用肥皂水清洗内瘘侧肢体,透析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10-15分钟,力度以不出血且能摸到血管震颤为宜,避免压迫时间过长导致内瘘闭塞。
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要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定期换药,防止感染。避免牵拉、扭曲导管,洗澡时用防水敷料覆盖导管部位,防止沾水引起感染。若发现导管周围皮肤红肿、疼痛、渗液,或导管堵塞、脱出,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三、密切关注,及时应对
在透析过程中,患者和家属要密切观察自身情况。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若出现头晕、心慌、出汗、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透析过程中还可能出现肌肉痉挛,多发生在下肢,患者可通过提前补充适量的钠盐和水分,或在透析过程中适当活动肢体来预防。一旦发生痉挛,可按摩痉挛部位,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药物缓解。
此外,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紧张、焦虑情绪。透析时间较长,可携带书籍、音乐播放器等,丰富透析过程中的生活,放松心情。同时,与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多交流,分享透析经验和感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未雨绸缪,降低风险
透析期间,尿毒症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高血压、贫血、感染等,做好预防护理十分关键。高血压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每天定时测量血压,记录血压变化情况,保持血压稳定。若血压波动较大,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贫血是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通过补充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进行治疗。患者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用药,定期复查血常规,了解血红蛋白水平。同时,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
透析患者免疫力较低,容易发生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和透析部位感染。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透析前后,严格遵守医院的感染防控要求,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消毒工作。
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护理工作,才能有效提高透析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更好地适应透析生活,拥抱健康人生。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